第一百章 风起云涌

朗月照乾坤 情系天下 1689 字 2个月前

俗语有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难平。”西蜀有着肥沃的土地,加之周围群山环绕,形成一道道天然屏障,秦昭襄王时期派李冰治理蜀地,修都江堰,这个水利工程让蜀国从此粮草充足,国富民强。因其位置得天独厚,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剑门关是出了名的易守难攻,李白早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感叹!

蜀地独特的地理、气候等条件,使其农业发达,生产能够自给自足。这样就形成了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局势。因为易守难攻,所以每次历代王朝衰败时,这里的叛乱或起势都是闻风先动。蜀地也是诸多王侯将相视为大本营或韬光养晦的地方。昔楚汉争霸,项羽放逐刘邦于此,刘邦在此安身立命,励精图治,最终以成帝业。刘备兴复汉室,也同样先是立足于蜀国。唐朝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首先要到的避难之地是西蜀。后唐未黄巢暴乱时,唐僖宗也是避难蜀中,才延续了唐朝天下。蜀地就是这样一个肥沃富饶却连连战事频发的地方,所以人们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难平。”是颇有几分道理的。

大宋刚立国时,蜀地就因蚕、盐、茶而闻名全国。养蚕使得蜀锦蜚声遐迩,而盐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自不用多说。中原的茶文化,素有“兴于唐,盛于宋”之说。茶在太宗时期已经成为“居家一日不可无”的日常必备品。除了大宋市井文化的需求,茶在与外邦的贸易或交往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因此,茶的需求量日益增长。

汉朝时,蜀地就有了茶市,至太宗时,茶已成为蜀地重要的经济物资。种茶、贩茶因为利润可观,就成了蜀地百姓增加收入、维持生活的行当。可是自从朝廷设立博买务实行榷茶制后,贩茶就成了贩卖私茶的行为。

所谓榷茶就是政府实行茶叶专卖,设立专门机构,以低价向被称为“园户”的专业茶农强行收购茶叶。这种榷茶制度使原先以贩茶为业的茶贩失去了生计,同时又致种茶利薄,茶农也相继破产。王小波、李顺的家乡青城县是蜀地有名的茶叶产区,朝廷的榷茶制使得他们失去了维持生计的来源,生活极为窘迫,终于揭竿而起。

太宗初时并没有设想着要用大规模的军队来镇压流民暴动。一则因为大宋西北有李继迁作乱,二者因为他认为即使百姓心有怨愤,也只是对当地的贪官污吏如齐元振之流痛恨,所以最初太宗没有在蜀中投入过多兵力。尤其是江原一战中,贼首王小波被都巡检使张玘一箭射杀,群龙无首,或许平定暴乱指日可待,然而,事情的发展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时间回到淳化四年十二月,气势正盛的王小波亲自率队,攻打通往成都的西南交通重镇江原县。

驻守江原县的都巡检使张玘看着城外的人马来势汹汹,敌强我弱,兵力悬殊,假如硬碰硬,自己绝没有任何胜算。为了抵御敌军,张玘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条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吓退司马懿的空城计。

按照张玘的安排,江原城门大开,士卒全部躲藏在城池之上,当然他还做了第二手准备,让弓箭手埋伏在城门中,自己也藏在弓箭手中,以观察王小波的动向,他本意是希望王小波看到敞开的城门知难而退的。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很快远方狼烟四起,王小波率军直奔江原而来。王小波来到江原城下,发现城门大开,城楼不见旌旗,城内鸦雀无声,心中自然非常纳闷,可谁知王小波看到这个情况后只是愣了一下,心道“恐怕这些人知道自己厉害,已经全城逃跑了”,于是想也没想,带着大军就冲了进去。张玘大惊,他没想到诸葛亮的空城计竟然没能唬住王小波,于是赶忙让弓箭手出战。一时箭如雨下,弓箭手射穿了王小波的额头,可叛军也轻而易举的杀入了江原县,并且斩杀了张玘,不过王小波事后也因伤势过重而死。

王小波死后,他的妻弟李顺在众人推举下做了新的首领。李顺似乎比王小波更具有领导才能。首先,他对外宣称自己是后蜀二世皇帝孟昶的遗腹子。

蜀地在大宋接管前,是孟蜀政权。孟昶治蜀期间弘文善政,劝课农桑,其“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的政策为后蜀带来繁荣的经济,百姓们生活富足,安居乐业。孟昶本人则是“能文章,好博览,知兴亡,有诗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