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集 黄天当立

颍川及南阳黄巾军大败,余部聚于豫州,商议欲逃宛城,投奔赵弘。未及逃走,佐军司马孙坚率淮左军马突然杀至,登城先入。众人蚁附推进,大破敌军,成功讨平豫州。

按下江淮,复说河北。

卢植在冀州数战,大破张角,斩杀万余。张角撤到广宗,卢植挥军杀至,设围数重,建筑壁垒、挖掘壕沟,制造云梯,将可攻下城池。

便在此时,朝廷派遣宦官左丰前来视察河北军情,一路索贿,对带兵将领敲榨勒索,无所不用其及。部将皆劝卢植贿赂左丰,以求邀功请赏,卢植不肯。

左丰恼羞成怒,就此返回洛阳,向朝廷诬告卢植作战不力,养寇自重。灵帝听信谄言,命用囚车徵召卢植回京问罪。

因临阵易帅,朝廷唯有下诏,重新部署诸将:命皇甫嵩北上东郡;朱儁进攻南阳赵弘;以董卓代替卢植,进攻广宗张角。

镜头闪回,董卓再次登场。

延熹九年,鲜卑人与羌人联合入塞。朝廷拜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负责平定幽、并、凉三州叛乱。董卓因此奉命出任军司马,接受张奂调遣。

永康元年冬,羌人进犯三辅,张奂派董卓、尹端出击。董卓展其神威,大破羌兵,斩其首领数人,俘虏万余部众。

张奂凯旋班师,表奏董卓杀敌之功,朝廷览奏大悦,便拜董卓为郎中,赏赐缣缯九千匹。董卓尺帛不受,全部分给下属官兵。

其后董卓相继出任并州雁门郡广武令、益州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因事被免。熹平年间,董卓被司徒袁隗征为掾吏,后出任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

当时张奂罢官,被朝廷禁锢终身,隐居于弘农华阴。董卓闻知,委托兄长董擢赠缣百匹,以示不忘旧主。张奂厌恶董卓为人,拒绝不受,原封退还。

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北中郎将卢植大战河北,正在节节胜利之际,却遭宦官左丰诬陷,被朝廷罢免。由此改拜董卓为东中郎将,接管冀州战区事务。

闪回结束。董卓接诏,就此上任,率部奔赴冀州战场。

董卓到达河北,不去广宗迎战张角,却引军围攻下曲阳县。因两月不克,反损兵折将。

朝廷闻报,令左中郎将皇甫嵩北上冀州;罢免董卓,押至廷尉受审,判减死罪一等。

按下河北,复说南阳。

皇甫嵩引军北上冀州,朱儁自觉势单力孤,便与荆州刺史徐璆、南阳太守秦颉合兵一处,共计一万八千兵马,围攻宛城赵弘。因宛城墙厚池深,官兵百日不克,反而损兵折将。

消息传至洛阳,朝中便有宦官提出奏议,请徵朱儁回京问罪。幸而司徒张温上表说情,灵帝才罢,诏命限期破贼,以将功赎罪。

朱儁奉诏大惊,乃引兵急攻宛城,日夜不休。数日之后,终将赵弘射杀,但其城未破。

赵弘既死,黄巾军共推韩忠为首,继续死守。

朱儁因见自己兵少,难克艰城,便思一计。

于是下达将令,退兵五里,扩大防围、建筑阵垒;同时堆砌土山,以观望城内动静。一切准备就序,即命副将引领一军,高举自己帅旗,鸣鼓呐喊,佯攻西南城隅。

韩忠果然中计,因谓官兵发动强攻,因此将主力全部调往西南,全力防守。

朱儁见贼军主力被引往西南,则亲率五千精兵掩杀东北。一场苦战,官军偷袭成功,攻入外城。韩忠这才知道上当,唯有收拢败兵,退保内城。

黄巾军受挫,士气低迷,再无斗志。韩忠见此,遂遣使者坠城而出,向汉军乞降。

汉军诸将会商,张超、徐璆和秦颉都谓朝廷限期破敌诏命迫促,可受其降,以免受罚。

朱儁却道:若允其降,百姓必以有利为贼,无利乞降为念,则祸根不除,必遗来日之忧。

便不接受其降,斥退来使,下令急攻。但正如诸将所说,宛城坚固异常,数战不克。

朱儁登上土山观望城内,知是黄巾军因无退路,故而尽力死战,所以未能攻克。由是大悟,遂下山还营,命令诸将:解开围城一角,使贼自走。我等随后掩杀,无有不胜之理。

诸将称善,一齐领命,于是撤去西南之围。

城内早已粮尽,韩忠闻说西南围解,果然率众尽出,惶促逃奔。不料离城不远,便即落入官军圈套,被朱儁伏兵四起,歼来大半。

韩忠就此丧胆,率残部拼力冲出重围,复向北逃窜。朱儁挥令诸将,必须全歼此寇,毋使落网。南阳太守秦颉一马当先,率部向北追击数十里,复斩杀黄巾军万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韩忠走投无路,只得下马弃械,跪地投降。

秦颉向与韩忠不和,冷笑道:此时方才请降,非出本意。留之何用?与我砍了!

一声令下,韩忠人头落地。

黄巾残军见此,一哄而散,逃入宛中。遂推孙夏为帅,收拢败散人马,再抗官军。

朱儁再次急攻宛中,孙夏败走。汉军追至西鄂精山,斩杀孙夏,宛城一带终于平定。

镜头转换,按下南阳,复说河北。

皇甫嵩既奉圣旨,率引本部军由汝南一路向北,于当年八月到达东郡仓亭。正遇黄巾渠帅卜己率军来迎,于是两军交锋,展开激战。

战未数合,官军获胜,斩杀黄巾军七千余众,生擒渠首卜己。

于是下令鸣金收兵,打扫战场,赍赏牛酒,犒劳三军。正在呼卢畅饮之时,忽见北面尘头扬处,十数骑驱驰而来,至营门之前停住,乘者甩镫下马。

门军上前盘问已毕,便引来人为首者入报主帅:中郎将董卓部下末将,求见将军。

皇甫嵩大奇,问道:我闻董卓前因兵败,已被朝廷罢职,因何又在河北?

来使:董将军前虽罢职还京,因被中常侍保举,复被朝廷启用,许其再至河北,戴罪立功。因进攻广宗张梁不胜,恐被朝廷勘问,故请将军前往相助。

皇甫嵩心中暗笑:此公倒会见风使舵,颇擅钻营,竟得宦竖青睐,予以帮扶。似此阉党,我本不欲理会,争奈全为汉室江山,国家社稷,便即救他一救,也无妨碍。

于是答道:尊使且回,还报董中郎。某方经大战,歇兵一夜,来早便行。

来使深施一礼,转身出营,复率从骑往北驰去。

次日一早,皇甫嵩下令传餐,拔营起行,继续北上,欲与董卓合兵一处,攻伐张梁。然而未到广宗,忽探马来报:董卓久战不胜,损师丧众,已被召遣回京问罪。

皇甫嵩:既是如此,传令三军,兼程而行!

副将不解,问道:既是董卓已败,贼军士气正盛,将军何必不遗余力,以疲师往赴?

皇甫嵩:公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张梁既破董卓,必召三军庆贺,守备松懈,不复严备。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之,则必出其不意,事半而功倍者。此谓兵贵神速。

诸将闻之,齐称高明,于是各催部军,兼程而进,天未明时,已至广宗城下。皇甫嵩正欲下令攻城,哨马来报:城上旗号严整,已有防备。

皇甫嵩笑谓诸将:未料此贼,倒非一介莽夫,行事小心,颇谙兵法。既是如此,权且扎营,歇兵一日,至夜再战。

诸将奉命,于是就在城外安营下栅,饱餐而眠,令三军养精蓄锐。

夜幕降临,皇甫嵩传令列阵出营,擂鼓吹号,四面攻城。张梁军虽已久战疲惫,但乘大胜董卓之威,强犟无比,奋力守御,官军攻打一夜,不能攻克。

次日天明,皇甫嵩下令撤围,闭营休息,另外暗中派出细作,观察敌军举动。

时近傍晚,夜幕渐垂。哨探回营还报:贼军防备稍为松懈。

皇甫嵩大喜,立即传令聚将,对众说道:时机至矣。命令三军饱食束甲,三更进兵,四更围城,五更黎明时发动突袭。必须一战成功,不破广宗,不许回兵!

众将听令,各归本营安排,依令而行。果于黎明之前发起攻击,撞车如雷,矢如飞蟥。

战至下午,城内矢尽石罄,无力抵御。官兵于是架起云梯,蚁附而上,攻入城内,打开城门,放下吊桥。皇甫嵩挥师而入,成功大破敌军,斩杀张梁,及其部众三万多人。

黄巾余部闻说主将张梁已死,哄然四散,越城逃走。到城外河堤之时因为争渡,复溺死五万余众,河水为之不流。

大战结束,皇甫嵩下令鸣金收兵,打扫战场,出榜安民,检查战果。不一时军司回报:此战歼敌十万,黄巾主力尽丧,焚烧粮车辎重三万多辆,虏获甚多,难以数计。

皇甫嵩闻报大喜,便命行军主薄撰写捷报,呈递京师。

正在此时,忽见副将押解几个黄巾俘虏而来,喜笑颜开道:启主将,万千之喜!

皇甫嵩:击破剧贼,乃是大功,全赖诸公之力,俱各同喜。

副将:非仅如此。末将在清理敌巢之时,在府衙后堂见一棺椁,故曰万千之喜也。

皇甫嵩:呵呵,升棺发材,将军果是大喜。

副将:不是末将见棺则喜,实是这棺中人物,非同小可,实出意外!主公休怪末将辞不达意,只问这几个俘虏,便知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