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于既得李陵归降,因素闻其家声,慕其先祖功业,乃以女许配李陵,使其显贵。
汉武帝闻报李陵降胡,勃然大怒,不问内中实情,便命将李陵母妻及诸子灭族。
太史公司马迁为其说情,亦遭腐刑。
自此之后,李氏名败。直至唐朝皇帝李渊之时,复追认李广、李敢为先祖。
按下李广家族兴衰,复说名相陈平子孙。
陈平辅佐高祖刘邦,六出奇计,有大功于国,且与周勃平灭诸吕之叛,获封曲逆侯,汉文帝前元二年去世,谥号曰献。其子陈买袭爵,但只一年便即去世,谥号曰共。
陈买之子陈悝袭爵,于汉景帝前元三年去世,在位二十一年,谥号曰简。
陈悝之子陈何,于汉景帝前元四年袭爵,在位二十三年。武帝元光五年,陈何仗势抢夺人妻,由此被有司官员弹劾,诏命罢爵,封国亦被废除。
陈何心中不平,乃将曾祖所遗《鬼谷子秘籍》及伏龙令牌寻出,前往淮南,来见淮南王刘安,劝其以此令牌造反。
刘安:此乃何物,便有如许威力?
陈何:若论此牌,来历非常。当年留侯张良与高祖定下盟约,铸造此牌为据。无论何人,只要持有此牌,便可号令宗室,争夺帝位。当年我先祖陈平,便以此牌号令绛侯周勃等人,平灭诸吕之叛,安定刘氏社稷,大王岂不闻乎?
刘安:确有听闻,但不知其详,原来如此。
于是大喜,乃自命为第八代鬼谷派掌门,暗中筹备谋反夺位之事。
画外音:陈何却不知道,曾祖陈平临死之前,早将鬼谷秘籍及伏龙令牌传于御史大夫晁错,并命其为第八代鬼谷掌门。此家中所藏秘籍令牌,乃是副本赝品。
镜头闪回,叙述刘安来历。
刘安乃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
汉文帝八年,封刘安为阜陵侯,十六年封为淮南王。
便在刘安封王之际,淮南封地有邾县庶民闻某,居住大别山余脉小山脚下。其家在河畔掘地之时,忽然挖出一块石碑,上刻秦隶“孔子使子路问津处”八字。
闻某不敢私藏,便将此碑献给淮南王。刘安得碑大喜,乃下令在此地建立碑亭,立碑于亭内,并在山脚修建孔庙。后人便将此山易名为孔子山,将河流改名问津河,以此纪念。
刘安在此修建孔庙后,以为文脉所在,乃召集大批文人学士,在此讲学、着书立说。时有伏生、申公、欧阳生等着名大儒,经常往来其间,聚徒布道。
吴楚七国举兵反叛之时,吴王曾派使者,到淮南联络,刘安意欲发兵响应。
淮南国相欲止其反,乃自动请命:大王非要发兵,响应吴王,臣愿为统军之将。
淮南王大喜,付其军权。淮南国相得到兵符将印,反而指挥军队据城防守,抗拒吴楚叛军,就此不听刘安命令。其后汉景帝派出曲城侯蛊捷,率军援救淮南。
七国叛乱被平,淮南国未曾参与,因此反而得以保全。刘安见朝廷势力雄厚,武帝手下名将云集,知道事不可为,就此养光韬晦,转好文学,以掩己志。
刘安酷好读书鼓琴,辩博善为文辞,不喜嬉游打猎,注意抚慰百姓。因此十数年后,淮南国内大治,流誉天下。刘安又好钻研道家学说,曾招方士数千,其中有苏非、李尚、左吴、陈由、雷被、毛周、伍被、晋昌、大山、小山等人,皆为一时才俊。
在淮南王主持之下,又效当年秦相吕不韦所为,汇集门客,编写成《鸿烈》一书,后称《淮南鸿烈》,也称《淮南子》。
汉武帝喜好文学,晚年又好道术,因刘安乃为父辈,故对其甚是尊重。因知其博学多才,不敢轻忽,每次书信来往,常召司马相如等文士看过草稿,修改之后方才发出。
刘安因知天子与自己同好,故此每当入朝面君,必定献上自己新作,常为汉武帝爱如珍宝,加以秘藏。刘安曾受武帝之命,撰写《离骚传》,早上受诏,日食时撰就献上。
又献《颂德》及《长安都国颂》,皆是武帝爱听颂辞。
每次至京宴见,与皇帝谈说政治及方技赋颂,直到黄昏才罢,叔侄君臣甚是相得。
建元二年,刘安再次入京朝见。武帝闻报大喜,命太尉田蚡代己出京,前往灞上远迎。田蚡与淮南王原有交情,遂趁相见之机,劝其造反。
田蚡:今皇帝无嗣,未立太子。大王乃是高皇帝嫡孙,施行仁义,天下无人不知。倘使宫车晏驾,皇上过世,其嗣承大位者,非殿下而谁!
刘安闻言大喜,厚赠田蚡金银财物,嘱其谨慎保密,休要轻易泄露。
小主,
于是进京见驾,与皇帝侄儿谈儒论道,尽欢而散。淮南王回至封国之后,便依田蚡建议,暗中结交宾客,安抚百姓,谋划叛反,只待时机到至。
建元六年,汉武帝计划发兵讨伐南越。刘安上书,谏说用兵有害无益,不如遣使招降,得到武帝称赞。刘安此谏,其实是因自己将欲谋反,欲引南越国为盟。
此年天象有异,彗星出现。刘安以为怪异,便问门客主何吉凶。
门客中有人言道:先前七国之乱,吴王刘濞起兵之时,彗星亦曾出现。当时星尾虽仅长数尺,仍然战乱经年,死者百万,血流千里。今彗星长至满天,天下兵战必当大兴。
刘安信以为实,暗道:今上未立太子,天下有变,必主诸侯王争夺皇位也。
便加紧谋反步伐,整治攻战器械,积聚黄金钱财。又出重金,贿赠各地郡守、诸侯王,延揽天下说客谋士,预备起兵。
举国辩士闻此,于是齐集淮南,皆为刘安出谋划策,胡乱编造荒诞邪说,阿谀逢迎,编造谶语,说其当即大位。刘安大喜,皆都赏以重金,谋反之心更甚。
刘安有女名叫刘陵,当时居住京师长安,淮南王府。因奉父命,遍交朝中权贵及天子近臣,刺探朝中内情,以为耳目内应。
元朔三年,汉武帝赏赐刘安几案手杖,以其年老,恩准不必入京朝见。
刘安与王后所生世子刘迁,娶王太后外孙修成君之女为妃。淮南王恐怕太子妃知道自己谋反计划,就与世子策划,命其佯作移情别恋,逼使修成君女自回娘家。
刘迁逼走妻子,由此遍求名师,学习击剑。两年之后,自谓剑术高超,无人可比。闻说国中有郎中雷被剑艺精湛,便即不服,召其前来府中较量。
雷被奉召入府,闻说世子是欲比剑,一再谦让,自承剑术有名无实,绝非世子对手。
刘迁欲加狂妄,当众步步进逼,非要比个胜负高下,否则不肯罢休。
雷被迫不得已,只得拔剑还手,剑尖误中刘迁,致其轻伤。
刘迁由此发怒,当场发作不得,便在父亲刘安面前屡进雷被谄言。雷被恐被世子迫害,自请替淮南国引兵勤王,前往北边奋击匈奴,实际是想借此离开淮南避祸。
刘安岂肯放他带兵离去?于是听信世子谄言,便将雷被罢官。
雷被不忿,私自跑到长安,向汉武帝上书表白己冤,并诉淮南王父子诸般反状。
汉武帝览奏大怒,乃将奏章交给廷尉,诏命河南郡守查究其事。河南郡奉旨,将欲逮捕刘迁,刘安与王后荼惊慌,欲发兵对抗,十余日犹豫未决。
便在此时,汉武帝诏命下达,令在淮南就地审讯刘迁,其实打算网开一面。
淮南相却不理解天子之意,又怒寿春县丞顺从刘安之意,不及时逮送刘迁至河南郡,遂上疏朝廷,劾其犯有大不敬之罪。刘安亲为寿春县丞说情,淮南相不听。
刘安大怒,于是先下手为强,派手下心腹官吏上书,控告淮南相,说其诬陷封国臣属,离间宗室与天子亲情,罪不容诛。汉武帝览奏,复将此事交给廷尉查究。
满朝公卿闻此,大都上书天子,要求必将刘安父子逮捕查办。
刘陵探知此事,急派家仆驰赴淮南,密告其父。刘安担心事情暴露,打算发兵对抗。
世子刘迁献策:造反大事,岂可操之过急!若依儿臣之计,莫若静待其变,后发制人。朝廷使臣来捕,父王可使门下武功高手,身着卫士衣甲,持戟站立庭院之中护卫。倘至不测,便即刺杀来使。儿臣同时派人刺死淮南国中尉,就此举兵起事,尚不为迟。
淮南王知道世子府中养有不少死士,信以为然,于是从之。
汉武帝因与淮南王志趣相投,便不批准公卿大臣奏请,改派中尉殷宏前赴淮南,向淮南王询问查证案情。刘安闻说朝中使臣前来,即按刘迁计谋,做好准备。
殷宠到达淮南,传达天子之意,善言询问雷被之事,请淮南王上书自辩。
刘安见其态度温和,只问罢免雷被因由,便未发作,遂以狡言辩解,并设宴厚待。
殷宠还朝,便为淮南王美言,说因比剑交恶,雷被罢职,因此上书诬陷世子。
负责办案公卿大臣却不买账,上奏反驳殷宠:淮南王刘安阻挠雷被从军奋击匈奴,是拒不执行天子征兵明诏,岂止比剑交恶?如此逆旨重罪,应判弃市死罪。
汉武帝不许,诏令削夺淮南二县,以为薄惩。
殷宏由是复入淮南,宣布赦免刘安之罪,改以削夺二县之地。
然而天使未至,刘安已得女儿刘陵遣使来报,说公卿大臣请叛自己弃市,并不知已获天子宽赦,改为削地。及闻朝廷使臣已经动身,以为是来逮捕自己,遂大为惊惧。
世子刘迁再次献策:可依儿臣先前所计,命门客刺杀来使,复观朝廷动静。
刘安从之,下令依计施行。
殷宏来至淮南,甫入王府,便觉院内情景有异,杀机四起。于是情急智生,未待宣旨,便即祝贺世子刘迁已获特赦,淮南王亦只消藩二县,并无重罪。
道贺已毕,才请淮南王摆设香案,跪听天子诏旨。淮南王由是放弃戒备,刺客不发。
天使去后,世子刘迁不喜反怒:我行仁义,却被削地。耻辱至甚,不反待何!
刘安虽然才高,却无主意,遂被世子所惑,于是继续策划反叛。此后凡有使节从长安前来,声称汉武帝无子者,淮南王闻之即喜;若说大汉王朝太平,汉武帝已有子嗣,淮南王便即恼怒,认为胡言乱语,绝不可信。由是淮南王反意,尽人皆知。(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