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最为紧迫的任务是什么?
那自然是先要建立起强大的武备,以防备俄罗斯帝国的入侵。
在法国的调停下,瑞典与俄国之间的战争已于1731年6月结束了,这使得俄国人得以腾出手来应对南部边疆地区的军事威胁。
面对克里米亚汗国和土尔扈特人所建立的阿斯特拉罕汗国的两面夹击,俄罗斯帝国所建立的捷列克河防线已完全瓦解,不得不将所有兵力撤至顿河一线,将“鞑靼人”的势力挡在大河以南。
为了防止伏尔加河西岸的鞑靼人(土尔扈特部族)与东岸的鞑靼人遥相呼应,趁机起事作乱,俄国人对他们采取了强制迁移行动,准备统统送至西伯利亚地区,以充实边疆地区的人力。
在迁移过程中,俄国人使用了极为酷烈的手段。他们将这些鞑靼人所居住的房屋尽数纵火焚烧,没收所有的牛羊马匹,然后强迫他们离开居住地,每个人仅允许携带少量随身物品,金银、首饰、铁制刀具也被全部收缴。
在执行迁移工作的俄军士兵和哥萨克骑兵公然抢劫鞑靼人的财物,同时还伴随着枪尖、虐待、屠杀等种种暴行。
土尔扈特人闻知后,曾派出使者前往伏尔加河西岸,请求俄国人允许那些部族同胞跨过大河,进入他们控制的领地。
但此举遭到了俄国人的断然拒绝。
开什么玩笑,将这些鞑靼人送过伏尔加河,主动帮助你们增加实力,从而进一步威胁帝国南部边疆的安全吗?
眼看着伏尔加西岸的数万部族同胞被俄国人驱逐和杀戮,土尔扈特部当即忍不住了,不顾齐国顾问团的竭力劝阻,纷纷叫嚣起来,准备要与俄国人动武。
1731年11月5日,阿斯特拉罕汗国趁着大河上冻之际,出动五千余兵力,越过伏尔加河,包围了察里津要塞(即斯大林格勒)。
然而,土尔扈特人强攻察里津月余而不克,反而因天气寒冷、攻城不利,不断损兵折将,前后伤亡一千六百余,最后不得不撤围而走。
不过,在围攻察里津要塞期间,土尔扈特人还是成功地将星散于西岸的六千余部族安全地带回控制区内。
此战过后,土尔扈特人老实了许久,自认凭现在的实力,根本就不能攻克俄国人所据的坚固堡垒,转而开始清理收拾北高加索地区的卡巴尔达人、阿瓦尔人、达尔金人、列兹金人以及车臣人,巩固统治区内的安全秩序。
1732年7月,在齐国的牵线搭桥和奥斯曼帝国的默许下,阿斯特拉罕汗国与克里米亚汗国结成军事攻守同盟,相约在任何一方遭到俄罗斯帝国的攻击下,另一方将毫无保留地予以军事和经济援助,并有义务出兵发起对俄罗斯的进攻,以减缓受攻击盟约国的军事压力。
当年十月,齐国和波斯萨法维帝国扶持的卡特利王国、卡赫季王国、加兹古姆克汗国也相继加入到这个同盟条约之中,以共同应对来自俄罗斯帝国的军事威胁。
俄罗斯帝国闻讯后,顿感情势不妙。
从里海,到高加索山区,再至顿河流域,然后直抵亚速海,最后止于第聂伯河下游,竟出现了一道巨大的军事封锁线,俨然将俄罗斯帝国死死地挡在内陆之中。
若是任由这个军事同盟的存在,无疑将对俄罗斯帝国构成最大的威胁,别说当年彼得大帝制定的南下获得出海口的宏伟战略无法实现,怕是整个南方边疆地区都将陷入巨大的危机,随时会遭到敌人的进攻。
一个克里米亚汗国就已经让俄罗斯帝国头疼不已了,当年为了防范这个鞑靼王国的侵袭,帝国曾经花费数十年时间,修筑了一条长达一千八百多公里的陆地防线,堪称俄国版的“长城”。即使如此,面对疾掠如风的鞑靼骑兵,这条漫长的帝国防线仍旧无法阻挡他们的入侵,导致帝国境内成千上万的百姓被掳,无数的财富被掠。
更让人难堪的是,帝国首都莫斯科还曾被这个鞑靼王国攻破过,然后一把火将其烧成白地,在回军途中,顺带着又屠杀掳掠帝国百姓十余万,是为帝国数百年来最大耻辱。
如今可倒好,克里米亚鞑靼人竟然与伏尔加河下游的卡尔梅克人联合在一起,并且还有高加索地区一些“零零碎碎”的小国也跟着加入到这个针对俄罗斯帝国的军事同盟当中,这意味着帝国南方局势已经陷入到一种不可控的危险之中。
于是,1732年8月,俄罗斯帝国便以克里米亚汗国袭击本国领地为由,准备出兵攻打克里米亚汗国。然而俄军行动迟缓,直到10月中旬才出发。结果俄军出发不久就遇到严寒的暴风雪天气,加之粮草不足,只得在半途选择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