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应策

“廖卿,你乃是军人出身,那么以你之见,齐国需要花费多长时间才能击败安南?”

“……”廖延祯顿时头如斗大,哪里敢妄言而断,聂聂不知如何作答。

这要是一旦答错了,误导了陛下决断之力,那可是死罪。

“且说说,即使判断错了,朕也恕你无罪。”

“是,陛下。”廖延祯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齐国之强,世人皆知,以安南羸弱之力,自然难挡齐国雷霆一击,覆军败亡仅为时间早晚之事。至于,齐国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击败安南,臣以为……恐在三月之内。若是安南之军,士气低落、军无战力、将无战心,齐国或以速战而决,不超两月。”

“哦?”乾元帝听罢,眉头皱了起来,“前明永乐年间,明军出动大军三十万(该数字存疑),前后花费近一年,方才平定安南全境。齐国虽然实力更甚一筹,但其囿于地理遥远的的限制,出兵人数必然会大大少于明军规模,岂能所耗时间仅需两三月之数?”

“陛下,此一时,彼一时矣!”廖延祯说道:“昔年,明军征伐安南,军力虽众,但皆从陆路进击,分别由广西凭祥和云南蒙自齐头并进,会师于白鹤江,随后便一路平推,攻城拔寨,先后克复升龙和清化东西二都,及至最后,大军追击至日南州奇罗海口,方才彻底击破安南残军,定鼎全胜之势。但若齐国强攻安南,却可凭借其舰船之利,纵横安南江河之上,直捣安南腹心之地。另则,盘踞于越北之地的谅国和横山以南的安南阮氏也会在战时,附从齐国,于南北两端向安南发起进攻。如此,安南在腹背受敌之际,必然进退失据,顾此失彼,终为齐国所趁,丧师失地、败军覆亡,当在数月之间。”

乾元帝闻言,微微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廖延祯的判断。

随即,他命内侍寻来一幅安南坤舆图册张挂在殿内墙壁之上,然后双手抱臂,顿足于前,陷入沉思。

以目前掌握的情报信息来看,此时齐军必然已开始发起对安南的进攻了,若是我大秦不有所动作,孤立无援的安南就算竭尽全力坚壁清野、据垒死守,恐也难挡齐军数路围攻,形势必然已是岌岌可危。

自安南危机爆发以来,我大秦就未曾收到其发来的任何求助信息,想来是被齐国给封锁得严严实实,不能成行。

但我大秦却不能因此而按兵不动或则置若罔闻,不予任何救援。

万一,安南当真如廖延祯所判断那般,连三个月都没撑住,被齐国给灭了,我大秦可就是颜面扫地了。

连自家的小弟都罩不住,周边国家将不知会如何看轻我大秦?

“来人,宣内阁诸臣、兵部尚书、户部尚书、中军都督府、定武军都统制进宫议事。”乾元帝暗暗下了决心,随即转头吩咐道:“另者,礼部尚书、鸿胪寺卿、兵备军务司、水师总督亦随同入宫来见。”

“奴婢,遵旨!”

——

4月5日,思明府,凭祥关(今凭祥友谊关)。

凭祥,地处广西思明府西南端,西南两面与安南接壤,有着长达近百公里的边界线。早在西汉时期,因该地特殊的地形地貌,宛如一座天然关卡,朝廷开始在此修筑边防,希望凭借天然屏障抵御外患、消灾赐福以及弥难降祥,至前宋皇祐五年(1053年),设“凭祥峒”,筑关寨,由此便有了凭祥关这个地名。

凭祥关属于喀斯特地貌、逶迤险峻,扼守着西南门户。这里四面环山、是个狭长地带,只有一条通道通往南边,所以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地势。昔年,前宋郭逵、前明张辅攻伐安南时,皆从此关大举杀入越北境内,继而攻城略地,重挫安南。

至大秦代明自立时,因为谅国郝氏在齐国的支持下,占据越北之地,隔断了安南与大秦之间的联系。为了防止谅国“寇掠边民”、诱拐百姓弃家南下,广西地方政府将一度废弃的凭祥关再度起复,重新修筑完善,并进驻千余镇所官兵,以守篱笆,护卫边境。

近几个月以来,有关齐国行将攻伐安南的传闻不断在关上出现,引得地方军民不免人心惶惶。

尤其是在一个半月前,对面谅国所属的云栈关(今越南同登镇)突然封关,禁止一切人员和货物的进出,使得凭祥关内的秦军顿时警觉起来,猜测安南是否已出现重大变故,使得谅国不得不隔绝双方之间的所有联系,以免暴露一些不为人所知的消息。

待此间情况反馈给思明府和广西巡抚衙门后,立时引起了高度重视,责令凭祥关所驻镇兵提高相应戒备等级,但未得军令不得轻举妄动。

十余天前,凭祥关从后方收到消息,朝廷为了应对安南危机,已经从荆、湖地区抽调五千余客兵至南宁府,可随时往援边境,这让守军稍稍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