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皋山

犁汉 请叫我陈总长 2563 字 2个月前

回到谢弼,他过往军功并不多,因为当时军中擅于筹划的并不多,所以他就时常被留驻根据地辅助度满。而这一次出征,张冲有意抬举谢弼,就让他作为前军先锋。

谢弼也不负所托,涉水铺路拔砦都做的妥帖,不仅如此,谢弼的性子还谨慎,遇到险峻山崮都会发背旗哨探,然后再行。

他们在汶水的一处浅窄处架设了一道桥梁,然后过了河来到了汶水西岸。后面的路就需要沿着西岸走了。

等走到一处群山前,虽然这些山都不怎么高,但正好处在谢弼的行军道旁,左边山,右边水,正是理想的埋伏之所。

谢弼有点惊疑,遂令所部停军。他喊来向导问此为何山?向导说这里是皋山。

谢弼沉思了会,令探马上山探查,只片刻,探马回报,有一只汉军正伏在山上。谢弼一方面令人回报中军,另一方面让鼓手擂鼓,惊出汉兵。

果然,知道伏击已泄的汉兵,再不隐藏,便在山上招展旗帜,宣威于道。

之前张冲猜测的没错,章县的黄氏部曲和县卒的确和无盐刘氏合兵了,但张冲不知道的是,这次合兵的不仅仅是无盐刘氏,还有其他各县卒兵部曲。

东平国一共七个县,除了富成、须昌、宁阳三县较远,其他如寿张、无盐、东平陆、章县都是在汶水上的。这次合兵,七个县直接就来了四个县的县卒部曲,他们就是要在这里消灭北上的泰山军。

没错,他们知道泰山军的实力,也知道这波贼寇已经摇身一变为黄巾军了,所以他们没有任何幻想,直接合兵一处伏击泰山军。

东平国的反应是非常迅速及时的,而这一切都需要归功于东平国国相李瓒。此君为颍川襄城人,天下知名。

到底有多知名呢?

这么说,天下士大夫没有不认识他的。只因为其父叫李膺,那个天下楷模的李膺。襄城李氏本就是公族之家,后来李膺更是为清流党人之首,门下弟子千人,可以说门客故吏遍天下,后来第一次党锢被抓,又在第二次党锢中康慨就义,更是让李氏清名推到了一个高峰。

所以当李瓒军令一下,各县立马响应,因为他就有这样的威望。甚至于东平王刘凯都将自己的卫军交给了李瓒,让其统带。这是非常罕见的,一般而言国相和当地封地王的关系都不会很好,因为国相毕竟侵夺了郡王的权柄,甚至还有监视之意。但谁让李瓒是天下楷模的

刘凯的李膺之子,而本代的东平王刘凯又还是刚当王没两年的年轻,自然对这种兼济天下的名士有种钦佩。

李瓒也不负乃父之名,正当壮年,是汉庭少有的果敢任事之臣。自隔壁的济北国陈珪死,他就令人去哨探了泰山贼的情况。

有些人精明强干就在于把事做在前头,而不是像一些颟顸的,平日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光有气节有什么用,要的是解决问题呀。

所以当泰山军开始北上,沿着汶水出发的时候,李瓒就知道他的东平国首当其冲。本来他还要再多准备的,毕竟前面还有个蛇丘顶着,城内至少还有兵过千,诸多曹吏也都在,只要守,守数个月完全没问题。到时候,他李瓒集结完东平国之兵,顺汶水而下,三日可达。到时候,破贼岂不轻松?

但谁知道蛇丘竟然守都没守就跑了,一帮无能的庸吏,坏了大好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