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在旦夕,怎么办?堵了决口,却危及整体。林则徐大人可急坏了。
后沉思默想,剖析原因,水满则溢,想到了大禹治水的疏堵结合的原理。
主要是淮水来了必东流,没有下水河道,怎么能将客水收归一湖呢?
于是想到吴昊天谈论滚水坝,时下五坝正好起作用,开起了滚水坝,下游即使受淹,也无法解决洪峰问题了,这就要开凿一条通海水道了。
但汛期过后林则徐大人从中吸取教训,深刻反思。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对淮河水系走向进行整体治理,提出海运与河运并举,治黄与治淮并行。
一时里下河地区治水,大兴动土,开沟开渠,畅通下水河道,成了治水的主旋律,敢叫山河换新天。
为了保高家堰河工质量,林则徐大人借鉴古治堤防之法,还采取了以石登梅花桩,石链铁锁扣,三合底基土和名记铁锁扣,来保河工工程质量和工程责任,衙门工程质量,签约施工业主终身负责制,谁建谁负责,出了问题就由谁承担一切责任。
实践证明,百年来固若金汤,皆得益于质量第一,事实胜于雄辩,那个豆腐渣工程,皆是人为的。
天不可欺,历次倒堤的多在原来的伤疤处,皆是抢险的时候多用木桩,挡浪法子,埋在圩堤下,经过一冬一春腐烂,汛期水压大,成了管涌,便又决堤了。
于是林则进行了事后处,大胆设想,有的放矢地进行深处改造,根据太极原理,以柔克刚,以刚化柔,让水的冲击力,也就是浪花滚滚来,浪头翻身去,没有了着力点。
其方法就是用石蹲梅花桩就是砌石的基础,将南山的金木,一式的大碗粗,十米长,按梅桩式打入迎水坡底水下,同一海平面增高点四米处。
条石登在上面不下沉,而金木在水下千年不朽,两者相得益彰,使条石更有稳固性,不致于下蹋受陷,而使条石变形脱落,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