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重返京师百事异(三)

隆庆中兴 休息的云 1057 字 1个月前

嘉靖知道朱载坖为什么选择天津,作为离京师最近的港口,嘉靖对于天津的控制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天津作为拱卫京师的重镇,一向是重点设防的,也有北方不常有的水师。

但是让王直直接到天津,是否会窥见天津的虚实,这也是嘉靖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天津毕竟离京师太近,万一有什么事情,就是嘉靖不愿意看到的。

李芳说道:“陛下,殿下此次从东南带来了大批的工匠,想来是要加强天津城防和水师的。”

嘉靖说道:“这些事情自有朕来决断,李芳你先退下吧。”嘉靖现在并不想让朱载坖在朝堂上太过于活跃了,所以并没有马上决定。

这边朱载坖已经回到了王府,李妃带着王府上下都来迎接,朱载坖连忙将她扶起来,说道:“王妃一向可安好?”

李妃笑着说道:“妾身安好,只是殿下马上就双喜临门了,可是大喜事啊!”

朱载坖当然知道李妃说的是什么,朱载坖只得说道:“孤也是身不由己。”

李妃却说道:“殿下,此语休提,让外间知晓,岂不是以为妾是善妒之人。”

朱载坖说道:“总是委屈你了。”

李妃倒是看得很开,从加入皇室起,李妃就知道,朱载坖不可能和她一生一世一双人,作为皇子,三妻四妾那都是平常的,毕竟家里是真的有皇位要继承,不多弄几个儿子,怎生得了。

所以这一天其实早就在李妃的预料之中了,不是所有人都是孝宗皇帝,更何况朱载坖并不是皇帝,很多事情恐怕也是做不得主的。朱载坖这几日正好也就在王府之中,陪着李妃。

随着朱载坖的回京,大明的朝堂现在就有些微妙了。徐阶和整个东南士绅集团固然是高兴的,朱载坖从东南回来,他们就要想方设法将之前的损失找补回来。

毕竟出了这么大的血,现在朱载坖又回来了,他们当然要想办法找补回来,不过徐阶倒是还没有想这些事情,他赶紧把自己的好学生张居正叫来,询问他在东南的见闻,尤其是裕王殿下对东南士绅的看法。

张居正再次来到徐阶的书房,说实话,对于自己恩师的书房,张居正是极为熟悉的,但是再次坐在这里,张居正的心境有了些许变化,徐阶脸上还是还是那副和煦的笑容,他对着张居正说道:“叔大回京了,这次感触如何?”

张居正说道:“恩师,东南之豪富,确是弟子没有想到的。”

对于张居正的话,徐阶只是笑笑,徐阶当然知道张居正此话的意思,大明现在的财政状况是极为恶劣的,入不敷出,寅吃卯粮,但是东南的士绅们却拖欠朝廷大量的税粮,若不是裕王殿下以雷霆手段震慑,朝廷今岁的开支还不知道从何处措手。

徐阶说道:“裕王此行,确实是为朝廷解了燃眉之急。”徐阶对于朱载坖的催征确实也不反对,尽管徐家也为此出了大血,但是徐阶并不担心,只要自己在这个位置上,有的是办法找补回来,担心的是裕王可能对整个东南士绅集团已经有所不满了。

裕王现在虽然没有什么政治影响力,但是总有一天,他会登上大宝,到时候一旦被有心人利用,用朝廷来打击东南士绅集团,那就麻烦了,因为徐阶在朱载坖的身上,看到了嘉靖年轻时候的影子,那个时候的嘉靖,杀伐果断,对大臣毫不手软,朱载坖在东南所表现出来的,比嘉靖当年更加狠辣,不光杀人,还有诛心。

而且朱载坖恐怕比嘉靖会更加狠辣,嘉靖即位时,可以说是举目无亲,若不是张璁等人投靠,嘉靖在朝堂上都找不到为他发言的人。至于厂卫,那会还不一定多听嘉靖的话呢。而朱载坖一旦继位,内有自己的讲官为智囊,陆绎、戚继光、李成梁等人为鹰犬爪牙,一旦动起手来,比之当年的嘉靖肯定会狠辣多了。

所以徐阶还是要搞清楚朱载坖内心的真实想法,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张居正潜移默化的影响朱载坖。

徐阶说道:“叔大,东南乃是国朝腹心之地,万不能出任何乱子,凡事要徐徐图之,欠粮一事乃是国朝宿疾,非是一时半会可以解决的。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事有先后,情分缓急,眼下南倭北虏,是最重要的事情,朝廷还是要以稳定为主。”

对于徐阶的话,张居正也认同一部分,就是南倭北虏确实是大明的当务之急,但是怎么解决此事?练兵、筑城都需要银子,单凭州县的留存,是决计负担不起这个费用的,朝廷财政早就已经山穷水尽了,徐阶还说什么要从容行事,张居正对自己这位恩师,实在有些无奈了。

张居正问道:“那以恩师之见,应当如何解决朝廷眼下的局势呢?”

徐阶捻着胡须说道:“顺君臣之情,尽忠君之义,广开言路,必有所得。”徐阶一向重视以言路为中心的外廷舆论,认为朝廷所制定实施的刑赏政令与公理公论始终相统一才是盛世佳境。说白了就是依靠言官御史,发挥他们的监察作用,鼓励官员们积极为朝廷建言献策。

这些话都是徐阶的老生常谈了,张居正说道:“恩师,学生在南直隶,所见州县官吏,抚按大臣,所用多非人,为权门之犬也。”

徐阶听了张居正的话,也是默然,他怎么能不知道这些事情呢,只是徐阶善结言路,并且主张宽厚待下,提倡辅臣与部臣共同协作。

徐阶在和张居正谈话的时候,严嵩也正在召见户部尚书方钝,商量朝廷财政的问题,他们都知道,嘉靖发了一笔横财,肯定要想方设法弄些出来填补朝廷的窟窿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