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一过,许新安就跟邓念英商量,要在县里寻摸一套房子,以后去了县里,不管是自己住还是做生意,都方便点。
邓念英问他:“那咱们是买楼房还是平房啊?”
“先看看有什么。然后再选合适的,位置合适,价格也得合适。我这两年往县里跑,发现那儿变化也挺大的,有几栋新盖的楼,以后肯定会越盖越多,而且会越盖越好。现在的楼房都是拆了平房盖的。咱们要是运气好,低价买到了平房,过几年平房拆了换楼房,肯定比直接买楼合适。”
邓念英笑道:“美得你,还能啥好事全让你赶上啊?”
“就算不拆也没什么。住平房咱妈还方便点。”
“那倒是,咱妈上楼不方便。那你还是看平房吧。”
“你想住平房还是楼房?”
“我住什么都行。”
这一寻摸,就是小半年,一直到夏天,许新安才选定了一处合适的房子,位于县城边缘,比较偏远。
但他十分满意,因为这个房子紧挨着县一中,就在一中南门边上。
这时候也没有什么学区房的说法,更少有人陪读,这个房子并没有因为挨着一中就比别的地方贵。
平房带小院,房子有八十多平,加上院子一共150平,花了8000块钱。
这个时候,县城的楼房价格差不多是200每平米,买一个五十平左右的小两居差不多一万块。许新安花8000买这个院子,在别人看来并不是特别划算。
这年头大家都想住楼。
就连邓念英也是这么想,“要知道平房也这么贵,就不如买楼了,买个一层嘛。”
许新安跟她说:“这个地方位置好,以后聪聪上学方便,离实验中学也近,明明上学也方便。而且我打算把空院子也盖上房子,到时候前面做生意后面住,咱是只买了八十平的房,但实际上是买了150平。这儿挨着一中,生意差不了。”
房子买下来之后,许聪聪和许明明也放了暑假,正好学校小吃窗口的生意停了,许新安得了点空闲,就找了几个人帮忙,去县城把房子盖了起来。
几十平的房子,不费什么劲。
所有东西都在涨价,人工费在涨,材料费也在涨,还是早点盖起来比较好。
☆
1994年的夏天,许家发生了三件大喜事。
许新红的儿子齐涛高中毕业,考上了师范大学,一个普普通通的本科学校,不算太好。但是,在农村,这已经是个特别了不起的成绩了。毕业以后最起码能当高中老师,一辈子的铁饭碗就端上了。运气好点说不定还能进教育局工作,成为国家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