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正要出门时,李斯年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对徐智摩说道:“槱森,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买几个橘子去。”
徐智摩听后感觉有些莫名其妙,这句话似曾相识,怎么听着有点怪怪的?
不过他很快就想起来了,之前朱自清的那篇《背影》在《京报》发表之前,李斯年就这么对他说过,现在又拿这个梗来消遣自己。
不过这次徐智摩可不再像之前那次一样毫无防备了,那次他还没读过《背影》,算是被李斯年给偷袭了。
《背影》在《京报》上面发表之后,他可是反复品读了多遍,早就想好了破解之法。
于是徐智摩笑着说道:“不用了,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说完他便头也不回地向门口走去。
李斯年一愣,琢磨着他话中的意思,瞬间便明白了过来。
他追上去搂住徐智摩的肩膀,笑着说道:“槱森,你这也太机智了吧,这都能被你扳回一局。”
徐智摩得意地笑道:“看来以后和你小子在一起,我得处处小心才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你占了便宜。没点文化水平还真不行,被你小子骂了都不自知。”
李斯年也笑着说道:“看来我写下本小说的时候,得想想怎么能把你再怼回去。”
两人相视而笑,一同走出了房间。
《诗》月刊是在去年一月份,由朱自清和俞平伯等人创办的,这也是华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专业的诗刊。
在此之前,诗人们作品发表渠道十分有限,尤其是一些新手诗人,他们只能选择自费出版诗集,或是在综合性报刊杂志上与小说散文去争取一席之地。
由于是第一本专业的诗刊,《诗》月刊自诞生之初便吸引了众多诗人的目光。
在初创的几期里,它犹如一块磁铁,吸引了包括徐智摩、王统照、郑振铎以及“湖畔诗派”四位成员在内的众多诗人的踊跃投稿,也发掘了不少的诗坛新人。
值得一提的是,李斯年去年为妻子创作的两首情诗——《致橡树》与《最浪漫的事》,就是在这本杂志上面发表的。
当时他在诗坛还籍籍无名,所以也算是《诗》月刊这本杂志发掘了他。
徐智摩在编辑《诗镌周刊》的时候,也时常将《诗》月刊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从中汲取灵感。
李斯年随同徐智摩来到了沪上华国新诗社,找人一打听,朱自清果然在此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