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周二的上午衙门里的人就不会太多,今日又细雨纷纷,人就更少了,但也未至清冷。
李逸飞换上了官服,颇为合身,身姿显得挺拔,望着镜中的自己倒真有几分官员的模样。
他的职责并不繁杂,有百姓前来 ** ,于簿册中查询一番便能知晓状况,而后引领其至相应之处。
若是前来咨询政事的百姓,便引领至座位,而后为其记录。
需要留意的是莫让百姓损坏了文书,也别不小心冒犯了百姓。
若是不慎冒犯了百姓,得自掏腰包赔礼道歉,还可能面临罢官。
李逸飞在堂下做事,与一位年约四十的男子搭档,恭敬地称其为大哥。
这是大哥自己要求的:“叫我大哥就行,我的名字不好记。”
衙门里像李逸飞这般的临时官吏众多,来来往往极为频繁,大哥不想记他人之名,干脆也不让他人记住自己。
堂后有机密文书,年轻官吏不愿前来,年长的倒无所谓。
大哥身材魁梧,官服穿得紧绷绷的,但为人热忱,跟着他练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将事务熟练掌握了。
李逸飞认为安排他在堂下做事是明智之举,否则会影响堂后那些文书的处理。
上午巳时左右,大人发来书信,策论已经审核了,为求稳妥,他甚至请教了尚书大人一同审阅,最终仅有一处需要修改。
“改动不大,已经发回至您的邮箱,改好后可即刻传给我再审阅。”
即刻改好传过去?
依流程应当是今日改明日再审。
看来除了面圣,审阅流程也并非一成不变,大人显然为了让李逸飞有更充裕的正式着述时间,为他费心费力了。
可李逸飞此刻无法修改,他还得继续当差。
于是写信过去说明了情况,契约签了,他的讲学工作停了,只好另寻一份与学术无关的差事,正忙碌着呢。
大人有些感慨:“逸飞甚是努力,也极为认真地遵循契约,令人钦佩,如此一来就更为辛苦了,要多保重啊。”
李逸飞的确足够认真,他与那些学府的合作皆是短期临时的,绝大多数论述并不署名,停了确实全凭自觉。
需要修改的地方颇为简单,既然顺利审核通过,接下去三天他整理思路、书写正文、添加注释,周五深夜子时完成了第一篇的创作,自我感觉良好。
当天清晨卯时,李逸飞买了一篮水果,在去衙门当差前,按约定拐到尚书府将原稿送了过去。
为了文稿整齐不生任何褶皱,李逸飞特地提了个书匣,将稿子置于其中,感觉自己就像个书生背着书箱行走于世间,壮志满怀。
《治国方略》第一篇经过了多次审核,李逸飞的思路以及文笔皆摆在那,呈现的效果极佳,绝不像个初出茅庐之人,大人很是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