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俊小声地对宋阳说:“她是真的会赶人!”
宋阳听了,忍不住笑了起来。
火锅,是蜀地的又一地道美食,那种独特的风味,仿佛离开了蜀地,就再也品尝不到了。
后世都说火锅起源于重庆,实际上,它真正的发源地是长江之滨酒城泸州的小米滩。
清朝的时候,长江上的船工们跑船,常常在小米滩停泊住宿。
停船后,他们便生火做饭,用一个瓦罐盛上汤水,加入各种蔬菜,再放上辣椒、花椒,吃了之后都觉得美味无比。就这样,这种吃法一传十、十传百,在长江各个码头流传开来。
那时重庆还没有从四川划分出去成为直辖市,不过重庆自古以来就是水路交通要道,规模比泸州大得多。
这种饮食习俗顺着长江往下,传到了重庆,之后便有了各种变革和发展,逐渐发扬光大。
当时,一些挑夫看到这种吃法后,就跑到杀牛场去捡被人丢弃的牛内脏,拿到长江里洗净,切成小块,和船工们一起吃。大家都觉得味道鲜美,既能填饱肚子,又能驱寒。
后来,有人用一挑箩筐,一头放着毛肚、小菜,一头放着一个泥炉子,上面放着一口分格的大洋铁盆,盆里是翻滚着又麻又辣、又鲜又香的卤汁,每天在河边、桥头或者走街串巷地叫卖。
有了这种售卖方式,船工和挑夫们就不再自己生火煮了,各自选一格,即烫即吃,直到吃饱,花费不多,还很方便。
再往后,这种吃法被搬进了小店,从担头移到了桌上,火锅店也越来越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锅越来越受欢迎,不少官场要员、金融巨头、商人等都以吃火锅为时尚,火锅店也变得越来越高档。
许多擅长做火锅的人,还钻研出了独特的火锅底料配方,带着这些配方走出蜀地,走向全国各地,甚至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