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刚刚敲定,一个意外的好消息传出: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和卫健委三部委联合发文,支持星城重点建设“医教优良创新示范区”。这是继生物医药产业园获批后,星城在大健康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这是一个重大机遇。”市委常委会上,李一凡说,“我们在医疗改革和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已经打下基础,现在必须教育资源也整合进来,医教产研一体化发展格局。关键是要理清思路,找准着力点。”
张立成教授应邀出席本次会议。作为哈佛医学院的终身教授,他对医教和谐创新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可以总结哈佛医学院的模式。”张教授分析道,“哈佛之所以能够在医学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科研、临床和教学严格结合。医生除了疾病之外,还要做研究、带学生。这种模式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医学人才。”
“我已经和几个哈佛的实验室谈好了,他们愿意在星城设立分部。”张教授继续说,“这些实验室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创新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完全可以把星城打造成亚洲领先的医学创新中心。”
李一凡点点头:“张教授提的很好。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创新平台,把最前沿的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这也正好和我们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呼应。”
“湘亚医院可以牵头组建‘星城医学创新联盟’。”张教授提出具体建议,“联盟内的医生不仅要做临床,还要参与科研和教学。我们要既懂临床又会科研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是推动医学创新的核心力量。”
陈启明表示:“我们的生物医药产业园也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为医学创新提供产业化平台。特别是那些新药研发项目,恰好可以和临床研究结合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创新链条。”
“医教和谐创新的关键是‘和谐’二字。”李一凡强调,“要打通各个环节:医疗机构要支持科研,科研团队要面向临床,教育资源要服务创新。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这需要建立新的体制机制。”
市卫健委主任周凌峰汇报了前期调研情况:“目前全市有12家三甲医院,56家二级以上医院,医疗资源丰富。但在科研教学方面还有短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研平台不完善,二是创新激励不够,三是人才培养机制需要改进。”
“这些问题要在改革中解决。”李一凡说,“我们要建立新型医教有序机制,把医疗、教育、科研、产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创新合力。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