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场堡,花马池。
“总兵大人,这盐场堡境内有莲花池、波罗池、烂泥池、花马池、苟池、敖包池、公布井、明水湖等多个产盐的盐湖。但要说产盐最大的盐湖,还是当属这花马池!”
盐场堡防守官曹和光一脸谄媚笑容的站在刘博源的身旁,向刘博源介绍着盐场堡的产盐情况。
刘博源轻轻的点了点头,好奇的问道:“那这花马池一年大概能产出多少石湖盐?”
“回总兵大人,就目前的花马池总共有盐田二百八十二块,年产湖盐大约八万石左右!”曹和光低首回答道。
“那这湖盐的价格又是多少一石?”刘博源继续问道。
曹和光迎笑着回道:“回总兵大人,由于盐场堡产出的湖盐都是精盐,故此价格就比粗盐要高出许多。按照商人前来收购的价格,一石湖盐能卖到三到四两银子;若是自己运输到陕西售卖,一石湖盐能卖到五两银子以上。”
“湖盐的价格这么高!”
尽管刘博源早已对食盐的暴利有所耳闻,可亲耳听到曹和光说出来时,也是被吓了一跳。
单就花马池一年的湖盐产量,最少都能卖到二十多万两银子。
而且,这还是一项非常稳定的财源之路。
也怪不得历朝历代以来,朝廷都将食盐的买卖严格控制在手中,禁止民间私自贩卖。
如此暴利的食盐买卖,简直就是一个会下金蛋的母鸡啊!
这也就能说的明白,为什么朝廷虽然严格控制食盐的买卖,但在民间却仍旧有人冒着杀头的危险,去贩卖私盐。
这食盐的利润,足以让人以身冒险。
后世的清朝之时,江南涌现出了大批富可敌国的商人。而在这些商人当中,当属盐商是最有钱的一批人。
这些盐商的富起,就是依靠着朝廷的食盐专卖。
刘博源依稀记得,流贼巨寇张献忠造反的原因当中,就有因为他贩卖私盐被官府收缴,导致张献忠走投无路,才不得不反。
足以可见,这食盐的买卖,是多么的让人疯狂。
“曹防守,如今这盐场堡一年下来的话,总共能产多少石湖盐?”刘博源问道。
“额......”
曹和光愣了愣神,而后抱拳回道:“回禀总兵大人,下官其实也不大清楚盐场堡的湖盐产量!”
“哦?这是为何?你不是盐场堡的防守官吗?怎么会不清楚盐场堡的湖盐产量?”刘博源神色疑惑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