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恩科榜单争论

每一份卷子,都必须有两位审卷官的签名认可,方能算数。

阅卷的规矩与解试如出一辙,倘若两名审卷官对同一份试卷的意见存在分歧,就必须将这份试卷交由上一级的审卷官来定夺是否予以采纳。

如果二级审卷官之间仍然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就需要提交给副主考来做出最终决定。

不过,这种情况实属罕见。毕竟,所有参与审卷的官员,皆来自国子监,个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拥有着深厚的才学和丰富的资历。

只要秉持公正之心,不带丝毫偏见,想要做到公平公正地判卷,并非难事。

三千多份试卷,绝大部分都面临着初级审卷官的严格筛选。

淘汰的条件极为严苛,首先进行的第一轮初选,但凡出现题目没有做完、卷面有涂改以及书法欠佳等情况,都会被毫不留情地淘汰。仅仅这一轮初选,就将近淘汰了一半的考生。

这便是科举考试的铁律。有些考生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然而在考试过程中,稍有疏忽,写错了一个字,忍不住涂涂改改,然后将正确的字书写在上面。

在审卷官的眼中,这种行为存在着留下记号、作弊的嫌疑。

经验丰富的考生,在发现自己写错字的时候,往往选择不去涂改,而是将错就错。

如此一来,卷面保持整洁,没有污点,至少在第一轮初选时,不会轻易被淘汰。

按照阅卷的标准,试卷中出现错别字属于次等试卷,后续同样可能会被淘汰。

小主,

但是,不少考生依然心存侥幸,幻想着万一审卷官没有察觉到自己的错别字,那么自己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这种微乎其微的生机,即便能够逃过初审官的火眼金睛,也很难躲过二级审卷官的严格审阅。

本次恩科的考生参选机制与以往有所不同,前来应考的考生,皆是各府乡试中名列前茅的举人。

元熙帝此举,自有其深意,旨在通过恩科,从众多考生中筛选出真正有才能、有见识的人才。

虽说在考试尚未正式开始之前,这种选拔方式或许会错失一些藏于民间的奇才俊彦,但不可否认,这确实是一种相对直接且行之有效的筛选方法。

经过几日紧锣密鼓的阅卷工作,初级审卷官的三轮初选已经宣告结束。

三千份试卷,在这三轮初选过程中,被淘汰了五成之多,剩余的一千多份卷子,被陆续送到了二级审卷官的手中。

按照既定的流程,这些卷子还将被淘汰掉大半,大约只有三百份卷子能够被送到副主考的手中。

届时,由副主考二人从中挑选出一百二十份试卷呈递给主考官。

主考官再对这些试卷进行抽阅,如果没有任何异议,便在这一百二十份试卷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而这些考生,成为了此次恩科的幸运儿。

当然,如果主考官对其中的某几份试卷存在不满,就会将其退回,副主考则需要从二审淘汰的试卷中,择优进行补充。

恩科的两名主考官分别是卫臣和李佑,此外,还有一位年约六十七十岁的长者亲临坐镇。

这位长者非同小可,名为君问兰,字一苇。曾是先皇与元熙帝的授业恩师,昔日因对官场的种种弊病深感不满,毅然辞官归隐,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后来,元熙帝多次诚恳邀请,才决定重出江湖,回归朝堂。

如今,他担任着太子太傅这一要职。

元熙帝之所以邀请君问兰出山,除了看重他的才学和威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希望他能够协助朝廷,挑选出真正的栋梁之才。

为此,元熙帝特意赋予了君问兰一票否决权。

倘若因为某位考生提出的策论观点过于激进,而在选拔过程中遭到不公平对待,君问兰便可以行使这一权力,提出异议。

当然,这一权力并不能随意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