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34章 无一不是相(10)

落难情缘 洪门十一少 3453 字 3个月前

接着上面一句,“正行善法,起于净命”,能做到,于中起欢喜心,亲近善知识,就是亲近一切有成就的圣人、贤人。

在中国的儒家文化里,孔子是圣人;孔子的弟子三千人,其中了不起的有七十二贤人。

佛法的圣贤有三贤十圣,三贤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做到这三位才够得上佛法所称的贤人。

十圣是初地到十地菩萨,十住之前有十信,那还是预备班。

三贤是修菩萨道的资粮,有了累积资本才可以开始修行。

十地是正位。

好了,这个里头一共分五十几位,等于是五十几层次,我们还在门口没进来,十信都不够。不要才学了几天佛就“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傲慢起来了,那是释迦牟尼佛,不是你。

要想亲近善知识有一个条件,要心净。但你的心不净,不是上面所说的“质直心”,是说你的心都有所夹带。

好像很多人学佛打坐,目的是身体好,那你去吃药去运动不更好吗?

动机不对,有所夹带,认识不清,做不到心净。

怎么样叫净心?

就是善念不起,恶念也不生,念念清净,念念在空,修净与空的三昧,引起自心欢喜。

我常说你们不要成天绷紧着脸,要学中国的弥勒菩萨像,一脸笑容。

有一副对子最好的,你不要只把它当文学,它就是佛法,“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你做得到吗?

“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我们就可笑啊!

讲什么《维摩诘经》啊!

道家也有两句话值得参考:“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每天都是欢喜的,自然阳气充满。

你纵然好像是起了欢喜心,只是凡夫的欢喜心,是亲近不了善知识的。

在心境中有充满法喜的欢喜心境界,才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善知识、亲近圣贤。

很多同道修法、拜佛修持很久,好像诸佛菩萨都没有感应。

当然不会有感应,因为你没有做到心净的关心。

就是子女向父母亲讨点钱,也得说几句好听的。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嘛!

这虽是笑话,但是我们自己反省,一天之中能有几分钟几秒钟,对佛法起了欢喜恭敬心?

没有吧!可能在家人反而比专门修行的人还恭敬一点,为什么?

在家人是用做生意的心理嘛!

他忙了一天然后烧枝香,那一下是很诚心的,要发财、儿女好……

我要是菩萨就不理他,本钱花得太少了嘛!用不敬的心理来求感应是行不通的。

“不憎恶人,起调伏心。”学菩萨道的人,上要亲近善知识,下要“不憎恶人,起调伏心”。

对坏人也要慈悲他,怜悯他,即使这个人真正不好,也不要憎恨他。

学佛不是要度一切众生吗?善人固然要度,恶人更要度了。

好人要爱护,不好的人更值得怜悯。

调,是协调,伏是降伏,使他转成善心。

你看在大丛林下,佛菩萨的莲花座下是些什么人在呢?

当然它是表法,都是些金刚、饿鬼、死尸、毒蛇,尤其是密宗的画像更是如此,莲花宝座都靠它们扛的。

万一我成佛了,这可是假定这么说的,我都不忍心让你们这些弱不禁风的善人来扛莲花座,我就需要他们这群很勇猛很坏的来扛。

你看佛像就懂了,就悟道了,因为世界上有坏人,所以要佛来教化他们。

没有坏人,要他来成佛干嘛?

要了解这个精神,佛菩萨的宝座下面都是恶鬼扛住的,决不是善人来背的,你们善男子善女人还是回去吃饭,打坐睡觉吧!

“以出家法,起于深心。”出家是为了证得菩提成佛,因为出家所以能摆脱世俗很多的障碍和拖累,能够专心一致去修法,找出自己的本心,而起深心。

可是大部分人出家是偷懒法,逃避现实,当然偷懒法也是八万四千法门之一法,真的,不是说笑,你看有好几个禅宗祖师都是以懒法成道的,但是你没有那个本事学。

为什么要出家?是为了起深心。

一般在家的大学者,好像欧阳竟无、熊十力师徒,我与他们是忘年之交,还有好几位,包括王恩洋、吕秋逸等人,他们虽然是在家人,可是终身不娶,所以他们学问成就是这样扎实。

出家法不要讲戒律了,用中国道家的观念,黄石公的《素书》所讲:“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为什么要出家?

也就是要离情弃欲,离开世间一切情感的困扰,抛弃世间一切的欲望,这样就摆脱了一切拖累,可以专心一致用功。

讲到出家的大师,像是太虚法师,我年轻时都见过的。当年我们学佛,比你们这些人调皮多了,你们是希望他们离开远一点。

我们当年碰到这些真修行的法师,不顾一切,敢在大街上就跪下来拜。

但是当时对太虚法师,虽然他盛名传遍世界,我们看到他却是不理的,觉得他只是讲讲佛学的,没有修持。

一直到了后来,我才跟我的老师讲,“先生啊!我们看错他了,太虚法师是有修持的。”

老师还把胡子一拉,“哦?真的啊?你有何所见?”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太虚法师坐马车回京都,京城欢迎他的人真是人山人海,很多还是很有地位的人,是他的弟子。

他威风也大了,率领文武百官跪在码头迎师父下船。这些大法师受人尊敬拥戴,真是菩萨各有各的眷属。话说太虚法师,乘火车一到南京,他老先生下了车尿急了,不管前面的军民男女人等,转过身把袍子拉开就小便,状若无人,尿完了旁边跟着的人就对他说:「师父,他们都来欢迎你的。」他说:「噢!好!阿弥陀佛。」我看到这一点,心想,哎哟!这位和尚不得了啊!他对这所谓的荣耀没有动过念头,他无所谓,管你那么多男的女的,袍子拉开来就屙尿了。有些老太太女居士都不敢看,他可自然得很。你不要说他得什么大定,就算是个昏沉定也不得了啊!目中无人,都空了。这是一,因此我就开始注意了,觉得过去多年对他的成见太深了。

太虚法师的左右不用小和尚,也不摆威风,他一辈子那么多著作,全部精神都在佛经上,真是发起深心的。他旁边只用两个在家人,那时候叫茶房,现在叫服务生,他给人家薪水的。那么多人来皈依他,膜拜他,都要给供养,他一辈子持戒律不摸钱的,都是由茶房捧进去了,太虚法师决不会到后面问茶房收了多少钱,用出去的也问都不问,这都是我们所见到的。

讲这些故事给你们听,不要说他的修持如何,就算不修持,他昼夜都在经典上,在佛学的学理上专修,就了不起了。所以,「以出家法,起于深心」啊!不只是你们,许多国内外的教授来了这里,我都把他们当小孩子,不只是年龄,也是学识,为什么?现在人读书做学问,都没有发起深心。学佛更是要起深心,也就是戒定慧三学都要深入。例如你们都受过戒的,我只要一考你戒,就绝对答不出来,你二百五十条戒都背得出来也还是不懂戒,为什么不去研究大藏经的律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