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时辽东居民以烧炕或炉子来取暖,燃料多取自山上的枯枝败叶和庄稼收割后的根茎。居住的房屋多为土坯房,但是地窨子、马架子等简陋居所也很常见。
其内部多为三间房的形式,暨进门是灶间,东西分别有两间房。至现代也有五间房甚至更多一些格局的。
辽东民居按民间的说法是“以西为尊,以南为大”。其中西屋住长辈人,又因南炕向阳温暖,所以长辈人或来的客人住此炕。而东屋则住晚辈人或已成家的子女。
小主,
置放祭神祭祖器物的小炕,是不准随意踩踏坐卧的,更不能放置不洁和不吉利的东西。
马进忠就躺在房中西屋的南炕上,由四名官兵轮流照顾他。虽然如此,杨林闲暇时还会守在他的身边。
杨林进得屋内,见马进忠还是双目紧闭高烧未退,便让服侍的官兵先去休息,随后用酒为他擦身子降温。顺便将几道伤口也消毒换药,然后又喂了些鹿汤给他喝。
他最担心马进忠会因为伤口化脓、破伤风、蜂窝状感染等病没了性命。但现在缺医少药也没好法子医治,只能看这位马备御的命硬不硬了。
忙完马进忠,杨林又去寨子各房查看其他伤员的情况。最后才让彭义为自己换药。
因当时无法返回刘昭孙的营伍里,彭义传达完刘綎的军令后便留了下来。昨晚,这位四川的小伙子听了杨林的话,只是少量的吃了些肉和汤,所以他没有腹泻。
杨林身上的伤多为皮肉伤,虽连日行军不得休息,但他年轻又身体强壮,伤口愈合的很好。只要按时换药消毒便可。
正在这时,一名官兵急冲冲的来到他的面前。
“禀报杨把总,我们在寨子后面发现了一处菜窖,里面关押着一些人。你快去看看吧。”
“哦,竟有这事?那去看看!”杨林与彭义互视了一眼,起身随着这官兵向寨子后奔去。
为便于在冬季吃到蔬菜,辽东居民有挖菜窖储存蔬菜的习惯。蔬菜多为大白菜、大葱和萝卜,后来随着土豆传入中国,土豆也成了必须储存的蔬菜之一。
辽东居民的菜窖大小和深浅不一。人口多的人家需储存的蔬菜多,那么菜窖就要挖的深些大些。反之亦然。
菜窖多是在入冬前在朝阳之处挖一土坑,上面以树干或木板横竖相交为梁,再覆以破布或破被作为保温层,最后以土掩埋。预留一窖口,放一木梯作为上下出入之用。
这寨子的菜窖较大,长二十步,宽十步。此时有一些官兵手持刀枪守在窖口处,张祝和杨成正伸头向里观瞧。
杨林来到菜窖口向下看了看,只见里面黑漆漆的也看不清楚,不过里面有人在大声喊着话。
杨林侧耳听了听,下令道:“放下梯子让他们上来。”
木梯放下之后不一会,只见一名四十多岁的男人从菜窖口露出了头,因手脚戴着镣铐行动不便,他是被官兵拽上来的。这人一上来后便跪拜在地,用较为流利的汉语向官兵们致谢。
“谢谢各位军爷的救命之恩,我叫郑昌珉,是朝鲜人。五年前被女真人抓了成了他们的奴隶。”
四十多岁的男人先介绍了自己,接着道:“这个寨子叫鲁哥寨,汉话就是江獭的意思,江獭寨。这菜窖下还有七八名奴隶。女真人说要打仗了就跑了,把我们扔在下面没人管,要不是下面有些蔬菜,我们都得饿死。”
杨林点点头表示明白了,便命官兵将郑昌珉领到一旁去。让人陆续又从菜窖里拽上来七八名男女奴隶。
这些奴隶多是蓬头丐面,衣衫破烂。若不是看体形根本分不出男女。几名女奴隶都是四五十岁年纪,怯生生的看着周围的官兵。
最后上来这人披头散发,胡子老长。他方脸浓眉,肤色黝黑,眼若铜铃,直鼻阔嘴。身高近六尺半,体形健硕魁梧,仿若一座铁塔伫立,说起话来瓮声瓮气底气十足。
杨林对这大汉极感兴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