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二来挑着竹篮和背篓,如若无人一般进了镇,再如若无人般向圩市的竹木具行走去。于老三带着几个小不点紧跟其后。
于老三不能不跟,因为昨天晚上他把父母给的一个礼拜伙食费都输在打台球上。
不敢再问父母要伙食费,记起何二来每圩都要挑竹篮和背篓,走他的屋边过到镇上卖。于老三便打起何二来的主意来。
怕自己一个人要不了何二来的钱,他一声弯哨把两个亲兄和几个于家小不点都招了来。编歌辱骂二来是无所不用其极。
见何二来挑着竹篮和背篓进镇进圩市,于老三带着一群于家小不点尾随其后也进了市场。
二来挑着竹篮和背篓进到市场竹木行,在往圩摆卖的位置,他放下了挑着的竹篮和背篓。
这个位置是莫老师和陈老师,带他第一次来就占了的位置。
由于有莫老师和陈老师介绍,二来家和他本人的情况。左右两边的买卖人对二来这个少年还是十分怜悯和同情的。在有人来买竹篮和背篓时,人家还帮二来讲价和告诉二来收钱呢!
放下竹篮和背篓,二来收了当扁担用的竹棍。把竹篮和背篓拢在一处,等着人来买竹篮和背篓。
何二来已经来摆卖两三个月的竹篮和背篓,娘苏纯月心灵手巧破出的竹篾好,二来更是有一双天生的巧手。
他打出来的竹篮和背篓,如艺术品一般好看,还经久耐用。人家买回去用,不但再来买,还带着新客人来买。
“这竹篮几个多钱一个?”二来一把竹篮和背篓拢在一处,就有一个中年妇女来问价。
“……”二来傻傻一笑没有讲话,伸出右手,把拇指和小手指都屈了,只留食指中指和无名指。
“三块钱?”中年妇女问,站在两边的买卖人正想替二来解释,于老三却先说了:“对,竹篮和背篓一样,都是三块钱一个!”
“不能少一点?”中年妇女又问,于老三说:“不讲价,圩圩这么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