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大朝会上提出以工代赈,凤梧院中众女拜月乞巧

“山东河南有折子上来吗?”

吏部尚书出列,“没有,若不是在当地活不下去了,百姓们是不会背井离乡的北上直隶的。陛下,是否派人进行调查?”

“嗯,你立即安排,务必查明真相,看来有人觉得朕的刀搁置高阁了。安国侯,这一批粮食先拨出八十万斤救济城外的难民吧。”

昨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林家人就谈起了城外难民的事。

黛玉便说到了以工代赈,李子韧激动的拍案叫绝,直言:“可惜了,侄女儿怎么就不是男子呢?”

当时,黛玉嘻嘻的笑问道:“若侄女儿是男子,那么侄儿岂不都是女儿身了?李师伯,以后玉儿该怎么对待我李潭侄儿呀?“

想到李子韧那哭笑不得的样子,林如海忍不住的勾起了嘴角。

“陛下,臣觉得,光一味的施粥赈济,不但不能达到赈济的目的,反而会在粮食供应不济时,引发出诸多的矛盾来,不如,以工代赈。”

当今坐直了身子,“爱卿,何为以工代赈?”

“比如,让难民中的壮劳力去修官道,修水渠,包括帮助众难民修建憩身所用的窝棚,咱们以粮食或银子作为报酬,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他们吃饭安置的问题,还省去了工部的额外支出。”

“哦?诸位臣工,此法可行否?”当今环视众臣,询问道。

工部吏部尚书皆出列称之可试上一试,可礼部尚书却持不同意见,认为从古至今皆无人用得此法,万一收效甚微,盛损朝廷威信,容易得不偿失。

在大朝会上鲜少开口的北静王却突然向前了一步。

“陛下,古人没用过的东西多了,我朝自太祖立国以来,改制革新了多少?若以瞿大人之言,如今难道都要推翻了不成?安国侯所提之法,成了百利而无一害,纵使不成,似乎也没什么损失吧?”

谢之楠,也就是林如海的舅家表哥,如今是刑部的左侍郎,在北静王退回原位时,他也出列言道:“以工代赈,不光解决了难民苦等如困兽的境地,更加会减少大量难民的聚集而引起的斗殴打杀抢掠之事,陛下,臣附议,此法可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