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汉王刘邦

烘炉记 一棹碧涛 7215 字 2个月前

词曰:

乱世称雄,斩蛇起义风云荡。志存豪壮,剑指咸阳向。

楚汉争雄,智略威名亮。江山创,史篇传漾,青史千秋仰。

华夏历2441年,战国的硝烟仍在弥漫,在沛丰邑中阳里,刘邦呱呱坠地。巧的是,邻家卢绾竟与他同年同月同日生,这奇妙的缘分让两家关系愈发亲密。

刘邦与卢绾一同长大,幼时一起读书,嬉笑打闹,情谊深厚。刘邦生来仁厚,心怀慈爱,对待他人总是乐善好施。他个性洒脱豁达,从不拘泥于繁文缛节,有着常人难及的度量。

然而,在这以农耕为主的世道,刘邦却对田间劳作毫无兴趣。他宁愿与朋友们谈天说地,畅想未来,也不愿扛着锄头在田地里埋头苦干。为此,他没少被父亲训斥,父亲常叹着气,念叨着家中的农活无人帮忙,刘邦却总是左耳进右耳出,转身又跑出去与伙伴们玩耍。

早年的刘邦,家境并不富裕,却因时常带着朋友们到家寄食,引得嫂嫂心生不满。那一次激烈的争吵,至今仍刻在刘邦的心头,成为他成长中的一道疤痕。但他并未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性情,依旧我行我素,坚信着自己有着不同寻常的命运。

丰邑和沛县,地处魏楚交界,刘邦的青少年时代就在这两种文化的交融中度过。楚国的浪漫与豪迈,魏国的严谨与务实,都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熟习楚歌,每当歌声响起,他的心便随着那激昂的旋律飘向远方。同时,他又对魏国英雄信陵君魏无忌的德行钦佩不已,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像他一样,名震天下。

终于,刘邦有了能力西行至魏国。但当他满怀期待地踏上这片土地时,信陵君却已离世多年。曾经的辉煌不再,只剩下人们口中的传说和回忆。然而,幸运的是,他得知曾是信陵君门客的张耳在魏国担任外黄县令,广招四方门客。刘邦毫不犹豫地前往外黄,只为能感受那一丝与信陵君有关的气息。

在张耳门下,刘邦与众人交游,畅谈天下大事,以宾客身份度过了难忘的数月。那段时光,是他人生中最惬意的日子之一,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的道路在眼前渐渐清晰。

但好景不长,秦国的铁蹄无情地踏破了魏国的防线,攻灭了魏都大梁。张耳成为了秦廷通缉的要犯,门客们纷纷作鸟兽散。刘邦无奈,只得带着满心的遗憾和不舍,回到了家乡沛县。

岁月匆匆,华夏历2474年,秦灭楚,在楚国旧郡的基础上设立了泗水郡。此时的刘邦,已步入壮年,经过一番努力,通过试补成为了秦吏,担任泗水的亭长。

在任上,刘邦不改其洒脱本性。他与县廷的每个官吏都能亲昵地调笑,仿佛大家都是相识多年的老友。他爱喝酒,常常在酒肆中与人畅饮,谈天说地,兴致高昂时,还会高歌一曲楚歌,引得众人纷纷侧目。他也好美色,那一双眼睛总是忍不住在美丽的女子身上停留。但他的这些行为,并非出于低俗的欲望,而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沛县的街头巷尾,人们常常能看到刘邦高大的身影。他的笑声爽朗,话语幽默,让周围的人在不知不觉中被他的魅力所吸引。

这一年,刘邦被征发到首都咸阳参加徭役。咸阳城的繁华与宏伟让他目瞪口呆,而当他望见秦始皇出行那威严的仪仗和不可一世的气势时,不禁感叹道:“哎呀,大丈夫就应当像这样啊!”那一刻,一颗渴望成就一番大业的种子在他心中深深埋下。

与此同时,在沛县,单父人吕公因与沛令是好友,为躲避仇家举家搬迁至此定居。沛令为吕公接风洗尘,沛县的豪杰官吏们听闻县令家中有贵客,纷纷前来拜访祝贺。

负责接待的是沛县主吏萧何,他站在府门之前,高声说道:“凡是贺礼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坐到堂下。”众人闻言,皆按照所携贺礼的多寡,依次入席。

刘邦,时任亭长,平日里就对那些官吏的做派看不上眼。他大摇大摆地走来,递上名帖,高声喊道:“贺钱一万!”这一声喊,引得众人侧目,萧何更是皱起了眉头,他深知刘邦的底细,知道这“一万”不过是个空口白话。

名帖递入后,吕公在堂内大惊,连忙起身到门口来迎接。只见刘邦龙行虎步,气态不凡,虽衣着朴素,却自带一股豪迈之气。吕公心中暗暗称奇,竟不顾萧何的暗示,亲自领着刘邦入席就坐。

萧何见状,在一旁轻声说道:“吕公,这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您可莫要被他的虚言所迷惑。”吕公微微一笑,并不作答,只是让刘邦安心坐下。

刘邦也不客气,趁机坐到了首席的位置,丝毫不畏缩。酒宴之上,众人推杯换盏,好不热闹。刘邦高谈阔论,妙语连珠,引得众人时而哄堂大笑,时而鼓掌叫好。

饮酒到尽兴时,吕公向刘邦递眼色,示意他酒席散后留下来。刘邦心领神会,待到众人散去,刘邦留了下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吕公看着刘邦,目光中满是欣赏,缓缓说道:“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相面的人不计其数,却没有谁能比得上你的面相。你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将来必成大器。希望你好自珍爱,切不可浪费了这一身的贵气。”刘邦听了,心中暗喜,嘴上却说道:“吕公过奖了,刘邦不过是一介草民,何德何能能得您如此看重。”

吕公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我有一女,名吕雉,年方二八,尚未婚配。我愿将她许配给你,做你的洒扫妻妾,不知你意下如何?”刘邦听闻,又惊又喜,连忙起身拜谢:“多谢吕公厚爱,刘邦定不负所托。”

然而,这门亲事却遭到了吕媪的强烈反对。酒宴散后,吕媪得知吕公要将女儿许配给刘邦,顿时火冒三丈,冲着吕公吼道:“你当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贵人。沛令跟你要好,多次上门求亲你都不同意,怎么现在你随便就许给刘季了呢?他不过是个小小的亭长,又没什么家业,女儿嫁过去能有什么好日子?”

吕公却不为所动,神色坚定地说:“这不是妇孺之辈能懂的。我观刘邦之相,绝非池中之物,将来必定飞黄腾达。女儿嫁给他,定能享尽荣华富贵。”吕媪见吕公心意已决,也只能无奈地叹气。

就这样,吕雉在父母之命下,嫁给了刘邦。初时,生活清苦,但吕雉毫无怨言,尽心尽力地操持家务,刘邦也对她关爱有加。

刘邦,一个泗水郡的小小亭长,此刻正押送着徒役们艰难地前往骊山。

烈日当空,徒役们拖着沉重的脚步,汗水湿透了衣衫。刘邦望着这支疲惫不堪的队伍,心中满是忧虑。他知道,已经有很多徒役在半路逃走,照这样下去,等到了骊山,恐怕就会逃得一个不剩。

傍晚时分,队伍来到了丰邑西边的水泽地。刘邦下令停下来,让大家休息。他望着这些满脸愁苦的徒役,心中一阵不忍。夜色渐浓,刘邦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将所有徒役的绳索解绑,大声说道:“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远地走了!”徒役们先是一愣,随后纷纷跪地拜谢。其中有十多个壮士站了出来,表示愿意跟随刘邦。

刘邦带着这十多人逃匿在芒县、砀县的山泽之中。消息传到沛县,许多年轻子弟听闻刘邦的义举,纷纷前来投奔。刘邦的队伍不断壮大,很快就有了数百人之众。

此时的秦朝,政府连年发起大型徭役。男丁们被征往北修长城戍边,童男童女和百工几千人被派往东海求仙,无夫家的女性一万五千人被征集南下百越。中原大地,民不聊生,百姓乱离,社会矛盾日益加剧。人们在私底下怨声载道,都想要反抗,当时“欲为乱者十家而七”。

在刘邦的队伍中,有一位宾客对他说:“主公,时机到了!”刘邦目光深邃,望着远方,回答道:“且等等,当有圣人起于东南。”

华夏历2488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聚众起义,建立了“张楚”政权,公然与秦朝对抗。这一消息如同燎原之火,迅速传遍了各地。

沛县之中,沛县令也坐不住了。他深知秦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想要响应起义,为自己谋一条出路。萧何和沛县狱掾曹参得知县令的想法后,前来进谏。

“县令大人,如今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大乱。我们沛县若要响应,当务之急是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萧何拱手说道。

县令微微点头:“此言有理,那派谁去召集为好?”

曹参说道:“刘邦在芒县、砀县已有数百人的队伍,他为人豪爽,又有威望,若能将他召回,定能成事。”

县令思索片刻,便答应了。于是,萧何和曹参赶忙派人去寻找刘邦。

此时的刘邦,虽出身草莽,却已在江湖中闯荡出一番声名,手下有着数百忠心耿耿的兄弟。

樊哙很快找到了刘邦,传达了县令的邀请。刘邦听闻,心中略作思量,觉得这或许是一个机会,便决定率领众人前往沛县。

然而,沛县县令是个心思多变之人。不久之后,他又后悔了自己的决定,害怕刘邦回来后反而引发变乱,危及自己的地位。于是,他命令关闭城门来坚守,并准备杀掉萧何和曹参。

萧何和曹参何等聪慧,很快便察觉到了县令的杀意。二人闻讯赶忙逃出城外,直奔刘邦而去。

刘邦见萧曹二人前来,心中大喜。得知县令的反复无常和险恶用心后,刘邦怒不可遏。他当机立断,将一封帛书射进城中,帛书上写着号召城内百姓杀掉县令以响应诸侯反秦。

沛县的父老乡亲们早就对县令的无能和暴虐心怀不满,见刘邦送来帛书,纷纷响应。他们组织起城中的子弟,冲进县衙,杀死了县令。随后,大开城门,迎进刘邦。

萧何、曹参都是县衙中的文吏,平素谨小慎微。如今虽然参与了这场反秦义举,但内心仍担心身家性命,深恐举事不成,被秦朝诛灭九族。经过一番商议,他们竭力推举刘邦来领导大家起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邦见众人如此信任自己,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责任重大,但也毫不退缩。在众人的拥戴下,刘邦被推举为沛县县令。依楚制,众人称他为沛公。

刘邦顺应民意,设下祭坛,立起赤旗。这赤旗乃是因早前的赤帝子传闻,他认为红色代表着祥瑞和正义。很快,响应刘邦的义军扩充到三千人。

沛公刘邦整军待发,决定先攻打胡陵县、方与县,以壮大声势。然而,就在此时,秦国泗水郡的郡监平率兵包围了丰邑。

刘邦深知丰邑是义军的根基,不容有失。他立即率领众人回守丰邑。郡监平以为胜券在握,不断发起攻击。但丰邑的义军在刘邦的指挥下,坚守城池,两日未让秦军前进一步。

两日之后,刘邦见秦军士气已疲,果断出兵应战。他身先士卒,义军将士们个个奋勇杀敌,一举击破秦军。

经此一役,泗水卒史周苛、周昌兄弟对刘邦敬佩不已,决定归顺刘邦阵营。刘邦的势力进一步壮大。

接着,刘邦令雍齿守丰,自己则率领军队进入薛县,准备与秦军再次大战。

泗水郡守壮得知刘邦率军前来,亲自率兵迎战。然而,他低估了刘邦义军的战斗力。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郡守壮战败,狼狈逃至戚县。刘邦麾下的左司马乘胜追击,最终将壮斩于马下。

刘邦所部连战皆捷,士气高昂。他们再次进攻胡陵县,夏侯婴与萧何深知强攻并非上策,于是自告奋勇前去劝降镇守胡陵城的泗水郡监平。

监平见刘邦义军势如破竹,而秦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心中早已动摇。在夏侯婴与萧何的劝说下,他最终决定举城投降。

刘邦不费一兵一卒,拿下胡陵城,心中大喜。接着,刘邦率军返回亢父县、方与县,命曹参镇守方与县城。

刘邦的义军在沛县一带声名远扬,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其中。

这一日,魏相周巿率军来攻方与,方与城竟临阵倒戈,转投魏国。刘邦麾下大将曹参立马率军迎击。然而,祸不单行,雍齿据守的丰邑也被周巿招降。刘邦听闻此消息,怒发冲冠,亲率大军攻丰,怎奈丰邑城坚,久攻不下。更糟的是,刘邦此时患病在身,无奈之下,只得还军沛县。

病中的刘邦心急如焚,丰邑的丢失让他如鲠在喉。就在此时,他得知东阳甯君与秦嘉立景驹为楚王,驻扎在留县。刘邦心想,或许能从景驹处借得兵力,夺回丰邑。于是,他拖着病躯,毅然踏上了投奔景驹的征程。

在这漫漫途中,刘邦竟遇见了同样欲投奔景驹的张良。刘邦生得高大威猛,眉宇间透着一股不凡的英气;张良则风姿俊逸,眼中满是聪慧与谋略。两人一番交谈,只觉相见恨晚。张良被刘邦的壮志豪情所打动,当即放弃投奔景驹的念头,决定跟随刘邦共创大业。刘邦大喜,授张良为厩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