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 初露峥嵘

对于这样的状况,当今自然十分失望,可他真没什么办法。

当皇帝这么久,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勾心斗角状态,单单就是从上皇手里争夺朝堂控制权,就让当今耗费了太多精力。

对于朝堂和地方实务,讲真当今并不是多么熟悉,能力也一般得很,并没有真的锻炼出来。

不然,他若是有更好的主意,直接摆明态度就成,又何必此次招来内阁阁老商议?

也就在这时,津门道台和通州知州联名上奏,给朝廷和当今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赈灾之法。

指不定,朝廷能化不利为有利,利用今年的天灾,夯实内部根基,同时还能救助更多的灾民。

其实说白了,就是以工代赈,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自从有史料记载,中原大地那一年没有天灾?

各种各样的赈灾手段其实都有,以工代赈也不例外。

要知道,平时朝廷都是有劳役可供差遣的,比起以工代赈的耗费都要少,只不过特殊时期必须有所耗费罢了。

奏折上,王子腾和琏二联合提议,以赈灾粮食组织灾民,趁旱情严重河流水浅之时,将地方上的水利设施修建妥当。

当今看过之后,心情之复杂可想而知。

这样的举措,相信内阁阁老们不可能想不到,可之前就是没人提及,简直不当人子。

如此颇为可行的建议,自然被当今直接通过。

当然,在内阁阁老‘谨慎’的建议下,当今只是批准了先在津门和通州一带试行。

阁老们的理由也很充分,建议确实是好建议,不过实行的话会不会遇到什么问题,谁也不清楚。

为了避免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状况,还是谨慎一点为好。

王子腾和琏二可没有心思理会内阁和当今之间的微妙斗法,得到了当今的允许后很快就行动起来。

然后,想要看热闹的内阁大佬们傻眼了。

想要做好以工代赈,最重要的就是拥有得力并且数量可观的基层管理人员。

不然,数万甚至十来万流民聚集在一起,一个不小心就可能直接爆出大乱子,那后果可就不妙了。

内阁之前为何没有提出这样的建议,除了某些私心之下,就是不信任地方官府的组织动员能力。

一个不好,朝廷好心的以工代赈,到了地方很可能会变成大规模的免费劳役,成为了地方豪强和士绅大肆扩张的狂欢,那可就不好了。

皇权不下乡可是约定成俗的规则,谁知道县级下面的乡村,会闹腾成什么样子?

最关键的是,掌握了基层管理权和话语权的地方豪强和士绅,还会将底层百姓的不满和怒火引导到官府和朝廷身上。

这样的事情,但凡对地方官府和状况有所了解的大佬,都不得不防上一手。

谁知道,津门道台王子腾和通州知州琏二一出手,便大大出乎了内阁和朝堂的意料之外。

因为旱情,聚集在津门地界和通州一待的流民,差不多有五六万的样子,没用多场时间就被好好的组织起来。

倒不是津门和通州两地官府衙门突然爆发,官差们能力提升到了那种地步,而是两人请来的外援十足给力。

京城贾氏族学里的学生,但凡不是今年参加科举的学生,以及年纪太小的萝卜头,其余学生全部被动员起来,成为了两地众多流民群体的基层管理人员。

按照族学山长,宁府当家人,一等将军贾蓉在动员大会上的说法,他们这次就是一次很好的实习机会。

一边能够了解民间疾苦,一边还能锻炼自身的组织能力,还能在实习的过程中提升各方面能力。

若是表现得好,以后就算科举不成,也有机会受到族学的特别光照,获得官身也不是没可能。

就是如此,一大帮年岁不大的族学学生,带着身边的随从,一头扎进了流民群体之中,很快就磕磕绊绊的适应了新的环境,以及实习的身份。

再加上其他一些辅助人手,整整五万流民被勉强组织起来,开启了相当热情的农田水利建设。

有足够的赈灾粮食在手,又有强横的武力弹压宵小之辈,事情竟然相当的顺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