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此,风允道:
“百里先生随心即可,暂去休息吧,明日我还准备前往汉江周围一观,寻开阔平坦,以做延续之地。”
风允又令项燕道:“去告知那千名战俘,明日早起,可食早食。”
“诺。”
新来的千名战俘,而楚君却不加派护卫之数,其心,风允也明白,不过是希望安地因战俘而动乱罢了。
可风允自有对策。
百里奚离去,项燕也离。
……
翌日——
寒风大作,但其人声鼎沸,护卫押送战俘,在营地篝火间,分派米粥。
“风子…”百里奚再次掌事,见风允披兽皮斗篷而来,立即行礼道:“早上熬煮了些粥食,加入肉糜,大块野菜,这些战俘体弱,食此方才能养。”
风允颔首。
望向天空,这天怕是要下雪了。
“今年的冬雪,无往年的大,明年的收成,怕是不行。”
瑞雪兆丰年,可今年,天气虽冷,但无大雪。
“可即使如此,战俘们身上的衣物都不够御寒,昨日行进中还好,此时停住了,怕是会得病。”
“待食之后,让甲兵带这些战俘,分列而出,在安地四处熟悉一番,让早先的安地之民为他们讲解安地的规矩,以安民心。”
风允说着,百里奚在一旁暗记。
待风允说完安民之事,百里奚方问:“风子,今日立冬,如何祭祖,祭何祖?”
百里奚迟疑,因为风氏之事,他确实不清楚,也无从查阅。
风允对此,道:“准备祭祖之物,祭祖之地即可,我有打算。”
又道:“立冬,需大补而藏冬,方能往年有康健之躯,杀尽牛羊,滋补安地众人吧。”
闻此,百里奚一惊,但有暗思。
这是尽其力,安其民也。
他清楚了!
百里奚补充:“安地中,除却之后过冬的粮食外,还有一些秋末捕捞而晒的鱼干,和地里成熟的瓜菜,不如一同煮之?”
风允笑而点头。
“是极,尽全力,安民心,冬至,自然不能吝啬。”
风允大手一挥,百里奚就命人将冬至祭祖之后,倾尽冬藏之菜,只留过冬余粮,让众人养冬健康之言,传尽众人。
一时间,千名战俘,未食而心生暖意,隐隐间的躁动也趋于平和,对祭祖之事上心,冬至之食期许。
这群人不比之前的扬粤贵子,他们是流亡百姓,或者战败甲兵,都为生活,而非真的为扬粤而不顾生死。
此时风允倾尽好菜来养冬之言,对其安抚,其效甚大,无人敢说不德,反抗之心也被压灭,反生感动之心。
“还有多少麻布兽皮,都拿出来吧,先让众人有个暖冬,度过此年才是主要。”风允询问,又补道:“若不足,就取金去郢都买些。”
“切记,也要注意民之所需,不得污垢在身,臭气熏天,这次我来安地,也收购了足够的草药,可御寒,不必担忧洗净后生病……”
“待冬至后,我带些甲兵上山,伱寻几个头脑机敏的随我,我好教其医术……”
“我之后抄录俩书-《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也留于安地,有喜医道者,可习之,而其余之民,也须习基础辨别,防风治寒。”
又是安排,这治理一地,与治理一国而言,更为繁琐,亲力亲为之事众多。
待安排后,施粥也见末尾,百里奚、项燕与一群甲兵,跟随风允,前往汉江之岸。
“汉江之土肥沃,这是安地之福也。”
临近汉江周围,这里都是低矮的灌木小树,或是芦苇枯草,十分好清理。
“用火烧吧,刀耕火种,为人族之大事也。”
“在汉水边,也能控制火势。”
“不过此事也要告知楚君一声,现在就派一护卫,快去去荆门禀告吧。”
“诺。”
观阅了四周之地,风允询问道:“前往北面可有防护?”
项燕道:“北有汉江为险,可不必…”
“北往西处的一河岸,有谷国交接,遂设有部分防御为-镶关,此国与楚少有交际,多是跨汉江入盆地,与神农氏盆地之国为称。”
“荆门穿越丹山的道路,也是因此而建。”
“神农氏盆地…”
风允一思,即明。
相传神农氏曾赞此盆地“真乃灵气宛潜,富民宝地”,遂有此称,但各国林立,多以各国为称。
“也一并通知镶关之人,刀耕火种,浓烟巨大,以免引起误会。”
“诺…”
临近午时,风允携众人归,前往丹山之东侧,以祭祖。
“哞!”
“咩!”
“咕!”
……
新活的牛羊鸡被人用红绳牵着,站在夯土堆砌的高台下。
其高台有两层,中间为四面木桌,桌上是鱼肉,兔肉…等野味,和五谷蔬菜。
最上是一尊石鼎。
石鼎简朴,连纹路都简单,但能在短时间雕琢而成,可见安地用心。
“风子,我安地无铜鼎,只能以石雕刻……望祖恕之。”百里奚上前解释。
牛羊鸡,三畜为祭,在他看来,以风子如今的名望,地位,实在简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