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勿谓言之不预也

嘉佑六年二月初旬,赵祯下旨,命杨怀仁知渭州领军三万,与延州刺史种谔伐夏。

理由是疑似夏与辽欲对大周图谋不轨。

其实理由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次大周的文武百官意见都很统一。

辽夏走得太近,触及到了大周所有官员的底线,若是不表明态度与立场,只怕其形势将会愈演愈烈。

待到两国共同伐周的那一刻,一切都为时已晚。

所以迫使夏国低头认错,也是政治上的当务之急。

杨怀仁前往渭州时,卫渊亲自相送并且特意叮嘱了随军出征的顾廷烨,

“不要堕了你父亲的威风,遇事多向杨将军请教。”

后者身着甲胄,深深作揖道:“卫大哥栽培之恩,小弟没齿难忘!”

他知道,若是没有卫渊的运作,他不可能随着杨怀仁前往渭州。

所有人都清楚,不远的将来,会有一批将领在与西夏接壤的边境线上获得军功。

谁不想抓住这个机会?

但是要看卫渊与杨怀仁愿不愿意。

“此去渭州,只需几场小胜,此后无过即功,遇事谨慎抉择。”

卫渊说完这句话之后,杨怀仁一行人便启程。

又过两日,张辅入宫面圣,举荐吴奎担任枢密副使。

赵祯经过数月疗养,已经可以在旁人的搀扶下稍微下榻走动。

说实话,就算是一个正常人,在床榻上一躺就是数月,铁打的身子也会熬坏。

好在平日里专门有御医为他活动筋骨,不至于落得太大的隐患。

“你举荐吴奎?说说理由。”

赵祯意味深长的看了张辅一眼。

枢密副使一职迟迟未定,就是担心以张辅为主的武勋集团会不满意。

但如果是由张辅举荐,那这些担忧倒不成问题了。

张辅直言道:“臣年迈,处理军务尚有心无力,而这枢密院不只是军国大事,若无人帮衬,臣独木难支。”

“吴奎乃是文相引荐之人,同朝为官多年,臣了解文相,一向是举贤不举亲。”

“是以,老臣认为,可以让吴奎在这个位置上试一试。”

赵祯在朱总管的搀扶下,缓缓走到殿外,看着久违的,丝丝缕缕的阳光撒在自己的脸庞之上,忽感一阵轻松。

片刻之后,张辅凝视着他的背影,耳旁只幽幽传来他的一句话,

“那就.让他试试吧。”

张辅起身拱手,“诺。”

赵祯渐渐松开朱总管的搀扶,在阳光的照耀下,尽情舒展的伸了个懒腰,慢慢呼出一口浊气,转身回到空荡荡的大殿时。

殿外仅剩的一抹阳光也被阴云遮盖。

不知过了多久。

整座汴京城上空,似被黑云压顶,顷刻间,电闪雷鸣,狂风暴雨。

这时张辅已经离去。

赵祯将所有人都散了出去,独自一人坐在床榻上怔怔出神,不知过了多久,喃喃道:

“老了。”

——

卫渊夫妇为庆林兆远新婚大喜,给他在保康门街那边买了座宅子,此地距离大相国寺比较近。

盛家居住的积英巷是在西城,正好与保康门街这边属于一东一西。

当晚,林宅里,晚膳之后。

小蝶本要搀扶着林兆远的母亲林氏去往屋里休息。

而此时林兆远仍在军中。

林氏端坐在椅子上,向小蝶笑呵呵说道:

“先别忙活了,将那日你与兆远成婚,我穿的衣服拿出来,给我换上。”

小蝶丝毫没有察觉到任何不对,下意识回应道:

“娘,不逢年不过节的,怎么想起来要穿那身衣裳了?”

林氏和蔼的说道:“给我换上吧。”

小蝶不敢违背婆婆的命令,遂将衣裳取来,小心翼翼的给林氏换上。

待林氏穿上衣裳,小蝶才恍然大悟,道:“娘,您清醒了?”

林氏笑着点头,拉着小蝶的手,让她坐在自己身旁,林氏语重心长的说道:

“你能嫁给兆远,是我们林家的福气,你是個好孩子,我痴傻了半辈子,也没有什么东西可送你的。”

“只希望,你能与兆远好好过日子,咱们林家能在京城扎根,不容易。”

小蝶微微颔首,“娘,能嫁给林大哥是我的福分才是,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照顾林大哥。”

林氏莞尔一笑,看向外面不断落下的大雨,喃喃道:“兆远今夜还能回来吗?”

小蝶道:“兆远大哥今早走时说是军中有些事情要处理,可能回来的会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