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少师少傅,未来辅臣

张辅道:“近乎上千人被杀?只怕受倭寇所害之人,不止千数,是时候该收拾这群唯恐天下不乱的跳梁小丑了。”

韩章突然插嘴问道:“约有上千?皇城司做事,何时这般不严谨了,究竟有多少人?”

燕达眉头一皱。

这可难倒他了。

其实死伤真没多少

因为倭寇只劫财,很少伤人性命。

即使绑去女子,也只是凌辱玩弄,很少杀人。

充其量,也就六七百人左右?

反正也近千了。

他刚欲开口,就听赵祯缓缓说道:

“倭寇作乱一事,不可不察。”

“哪怕他们只伤我大周子民一人,也要将其彻底铲除!”

“提起倭寇一事,朕想与诸位臣工,一起议一议这海禁该不该解除。”

待皇帝话音落下。

且先不说百官是何想法。

一直昏昏欲睡的工部尚书海忠忽然开口道:

“陛下,老臣认为,海禁当解除!原因有三。”

“第一,盐法正处于改制的关键阶段,短期内难见收益,朝廷每年开支极多,需借海运税收填充国库;”

“第二,东南沿海一带的百姓,除了捕鱼为生以外,别无他法,如若解除海禁,可趁机鼓舞民众,出海经商,让部分百姓先富裕起来。”

“第三,也可扬我天朝国威,使四海臣服,如此何乐而不为?”

这位海尚书,乃是户部侍郎海舟的父亲。

此人不负其名,堪称忠君报国的表率,从不参与党争。

但也因此,难以担当朝中要职。

工部虽然也是一大部门,可说到底,还是受制于户部。

听完海尚书那么一说。

不少官吏、勋贵都觉得,海禁需要解除,

“海尚书说的没错,解除海禁,于我国朝而言,的确一本万利。”

“解除海禁可以,但沿海一带的倭寇怎么解决?”

“朝廷不是没有派兵围剿过,可每次去,那些倭寇都会躲藏起来,难以寻觅其踪迹啊!”

“倭寇问题不解决,海运难开!”

“.”

他们为何会支持?

原因很简单。

都想着解除海禁之后,去掺和一下。

谁跟钱有仇啊?

大不了出事之后,再禁了海运就是。

历朝历代,不都如此?

赵祯看向韩章:“韩卿,你说说,如何看待此事?”

后者应声道:“海运开与关有利有弊,只要市舶司能够起到作用,臣认为,可以开。”

“臣担心的是,海外诸国会因我天朝开了海运而借机壮大,殃及后世子孙。”

“市舶司或是朝廷,必须严格控制可向海外诸国销售的货物。”

“否则.这海运,不开也罢!”

听韩章那么一说,卫渊瞬间有了种遇到‘知音’的错觉。

这老头儿平时挺讨人厌,但一到大是大非的事情上,却从不含糊。

横向来看,此时海外诸国与大周相比,的确是大周的文化更为强盛。

这里的文化,包括了兵家之道。

此时去开海运,就怕海外诸国学到了东西,转手翻脸不认人了。

这也是为什么,卫渊坚决反对与倭国做军器生意一事。

赵祯大声询问道:“东南、两浙、两淮一带的市舶司使来了没有?”

话音刚落。

见殿内无人回应。

朱总管便就朗声道:“传两浙、两淮、福建、广南、广西各路市舶司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