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蔡泽说服范雎退位:能言善辩,晓之以理

听闻秦国局势,决定入秦

公元前 255 年左右,蔡泽在游历各国的过程中,听闻了秦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他得知应侯范雎所举荐的郑安平和王稽,分别因叛国罪和其他罪行在秦国受到了严惩。范雎作为举荐人,在秦国朝堂之上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内心深感愧疚,威望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蔡泽敏锐地察觉到这是自己在秦国崭露头角的绝佳机会。他深知秦国在战国格局中的重要地位,若能在秦国施展才华,必能成就一番大业。于是,蔡泽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西去秦国的道路,怀揣着满心的壮志与抱负,准备在秦国的政治舞台上与范雎一较高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蔡泽说服范雎退位的过程

蔡泽的造势

蔡泽抵达秦国后,深知范雎在秦国的地位和影响力,若想直接面见秦王并取而代之,绝非易事。于是,他心生一计,先派人在咸阳城中四处扬言,宣称自己是天下见识最为超群、极富辩才的智谋之士。并且放出豪言壮语,只要自己能有幸一见秦王,必定能够让秦王看清当前秦国的局势,使范雎陷入困境,从而剥夺其权位,自己取而代之。

这些传言很快在咸阳城中传开,引起了众人的纷纷议论,也自然而然地传到了范雎的耳中。范雎听闻后,心中既恼怒又好奇,他倒要看看这个蔡泽究竟是何方神圣,竟敢如此口出狂言。于是,范雎派人召蔡泽前来相见。

初次交锋

蔡泽得到召见后,昂首挺胸地走进了范雎的府邸。只见他举止傲慢,见到范雎后只是微微作了个揖,并未行大礼。范雎见此情形,心中不悦,当即斥责蔡泽道:“你就是那个四处扬言要取代我做秦相的人吗?你有何本事,竟敢如此狂妄?”蔡泽却毫不畏惧,坦然承认道:“正是在下。我听闻明主在位,贤能之士当仁不让,我自信有足够的才能,为何不能取代你呢?”范雎冷哼一声,说道:“你且说说看,你凭什么认为自己能比我更胜任秦相之位?”

晓之以理

蔡泽见范雎发问,不慌不忙地开始了自己的长篇论述。他首先以自然界的四季更替为喻,说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乃自然之理,不可违背。人生亦如四季,年少时努力学习,积累知识与经验;青壮年时则应积极入世,建功立业;而到了晚年,若仍贪恋权势,不知退隐,必将遭遇灾祸。就如同太阳在天空中运行,当它升至中天时最为耀眼,但过了中天之后,便会逐渐西斜,光芒渐弱。人在功成名就之后,若能适时退隐,既能保全自己的名声,又能安享晚年,这才是智者之举。”

接着,蔡泽又列举了秦国历史上的商鞅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吴起、越国大夫文种等人为例。他说道:“商鞅变法图强,使秦国由弱变强,其功绩不可磨灭。然而,最终却因得罪了秦国的旧贵族,被处以车裂之刑。吴起在楚国推行变法,富国强兵,南收扬越,北并陈蔡,却因触动了权贵的利益,惨遭杀害。越国大夫文种,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掉吴国,成就霸业。可勾践复国之后,文种却因功高震主,被赐死。这些人皆为一时之豪杰,他们在政治上的作为无疑是正确的,但他们却未能洞悉功成身退的道理,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如今您在秦国的地位,犹如他们当年一般显赫,但您所处的环境却未必比他们更为安全。您的君主秦昭襄王固然英明,但君王之心难以揣测,一旦君臣之间产生嫌隙,您又将何去何从?”

蔡泽进一步说道:“为臣子者,追求的应当是既能成就一番功业,又能保全自身性命与名声。若只知一味地贪恋权势,而不顾及自身安危,即使生前荣耀无比,但死后却留下骂名,又有何意义呢?您如今已位极人臣,功成名就,若能在此时激流勇退,将相位让贤,不仅能让秦王念及您的功绩,对您敬重有加,还能让您全身而退,享受荣华富贵。这岂不是比冒着生命危险继续贪恋权势更为明智的选择吗?”

范雎的反应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