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魏延杨仪之争

在蜀汉军队因诸葛亮逝世而沉浸于悲痛的阴霾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却在内部肆虐开来。魏延与杨仪,这两位在蜀汉军中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因对退兵之事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使得矛盾如火山喷发般剧烈爆发。

魏延,这位以勇猛着称、性格刚烈如火的将领,眼中闪烁着对北伐大业未竟的执着与不甘。在他看来,丞相虽逝,但北伐的使命不应就此中断,他坚信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和麾下的军队,仍有机会在战场上取得突破,为蜀汉开疆拓土。他的每一个眼神都透着坚定,每一句话语都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势,仿佛他所坚持的道路是蜀汉唯一的希望。

而杨仪,一向以遵循军令、处事严谨而闻名。他深知诸葛亮临终前退兵的嘱托有着深谋远虑,是基于蜀汉整体局势的考虑。在他心中,军令如山,不可违背,任何擅自行动都可能给蜀汉带来灭顶之灾。他目光如炬,言辞犀利,坚决主张按照丞相遗命退兵,以保蜀汉根基。

两人相遇,如同水火不容。他们相互指责,言辞激烈得如同战场上的刀枪剑戟。魏延大声斥责杨仪的怯懦与短视,认为他是在放弃蜀汉的大好机会,让丞相的心血付诸东流。杨仪则怒目圆睁,指责魏延违抗军令,是在将蜀汉推向危险的边缘,其行为是对丞相遗愿的亵渎。他们互不相让,每一句指责都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波澜。

双方的军队原本就因丞相的离去而心情沉重、士气低落,此刻在两位将领的争执下,竟陷入了混乱。不知何时,双方竟开始相互攻击起来。喊杀声、兵器的碰撞声打破了原本哀伤的氛围,士兵们在混乱中不知所措。有的士兵是出于对自己将领的忠诚,有的则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冲昏了头脑,战场上一片混战。

杨仪在这混乱之中,看到了一个机会——一个可以除掉魏延这个“眼中钉”的机会。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趁机诬陷魏延谋反。这一罪名如同重磅炸弹,在蜀汉军队中炸开。原本就人心惶惶的士兵们,在这个罪名的冲击下,更加迷茫和惊恐。而魏延,在这漫天的指责和攻击中,百口莫辩。他的刚烈性格让他不屑于解释,却也因此陷入了绝境。

最终,在这场残酷的内斗中,魏延被斩。他倒下的那一刻,眼中或许仍有对北伐未竟事业的遗憾,对这荒谬结局的悲愤。而随着魏延的死去,蜀汉内部陷入了更深的混乱。原本团结一致的军队,如今因这场内乱而人心离散;原本清晰的战略方向,也因这场变故而变得模糊不清。蜀汉,在失去了诸葛亮这位伟大的领袖之后,又因内部的纷争而摇摇欲坠,仿佛一艘在狂风巨浪中失去了舵手的船只,前途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