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害怕两面受敌,孙权对自己的定位很低,主动把自己放在附属国的地位。
曹丕接受孙权的投效,也是有自己的打算。
他可没有认可孙权的藩属国地位,而是册封孙权为魏国的吴王,封地仅仅为吴郡之地,江东只是孙权的管辖之地,意味着他什么时候都可以收回。
孙权击败刘备以后,本来就准备翻脸不认账,而曹丕也是打着同样的主意。
曹丕小题大做,就因为孙权没有及时送出质子而龙颜大怒,趁孙权战后虚弱之机,派出三路大军进攻江东。
这次战争互有胜负,持续了半年之久,虽以然曹丕主动退兵而告终,但孙权也已经精疲力竭。
自此以后,魏吴的友好关系破裂,边境摩擦不断。
曹丕制定的战略,就是先平江南,再收西川。
因此,就算孙权认怂,要与曹丕重修旧好,也无法取得同等的地位。
而江东群臣,也难以接受自己的主公低人一等的地位。
别看孙权在与刘备、曹丕的对战中,连胜两场战役,但现在国内空虚,外部也是两面皆敌,局势非常不利。
因此,与蜀汉重修旧好,就成为吴国外交的当务之急。
本来,曹丕四路进攻西川失败以后,孙权想主动派出使者出使西川,结好蜀汉。
但想起上次的诸葛亮派来的使者丁厷,高高在上,把孙权当做了蜀汉的臣下,傲气凌人,让他心中非常不满。
要不是吴国的局面险恶,孙权都想当场翻脸。
他并不知道丁厷表达的是诸葛亮的意思,还是他本人的态度。
因此,蜀汉君臣对江东的立场,孙权有些拿捏不准,不敢主动派出使者,以免弱了声势,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