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皇太极称帝

天聪九年(1635 年)九月,皇太极出征察哈尔,意外获得元朝的传国玉玺。这使皇太极和他的诸贝勒大臣欣喜若狂,他们认为传国玉玺落入皇太极之手,意味着“天命”归金。因此,诸贝勒大臣纷纷上表,恭请皇太极“顺天应人,即皇帝宝座”。

然而,皇太极却明言谢绝。诸贝勒大臣反复上奏,他也不同意。原来,他怀疑诸贝勒是否真心诚意顺从他。聪明的萨哈廉(皇太极之侄,礼部承政)看破了皇太极的心事,便邀诸臣再次上奏:“诸贝勒大臣一定修身谨慎行事,以尽臣道。”皇太极这才有保留地表示可以考虑,因他还拿不准汉族官员的意见如何。

尔后,皇太极那些手握重兵、把持朝政的诸贝勒大臣举行仪式,焚香下跪,立誓“拥汗称帝,一生竭力”,并于天聪十年(1636 年)4 月 5 日,由内外诸贝勒、满洲、蒙古、汉官联合请上尊号,皇太极才以“顺天应人”的姿态,堂堂正正地登上了清皇朝权力的顶峰。

天聪十年(1636 年)4 月 11 日,举行了庄严而复杂的即位仪式。皇帝即位是封建王朝最重大的一项政治活动,开国皇帝登基,意义就更大了。即位之前,皇太极斋戒三天。到 11 日这天,晨光熹微,他穿戴一新,骑上骏马,在百官簇拥下,先往德盛门外的天坛祭天。这是一个宽敞的略呈长方形的场地,天坛设在正中央,四面设有台阶,坛上安放一张香案,上铺黄绫缎,设“上帝”神位,前面摆放香炉。诸贝勒大臣和百官分东西列于两侧;外藩十六部共 49 名贝勒,还有满、蒙、汉文武百官按各旗排列。场内依次遍插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的各色旗帜,编织成一幅五彩斑斓的画面。在场地外围还有数成八旗兵整装肃立着。

待天色大明,东方射出万道霞光时,满、汉各派一名导引官领皇太极来到坛前,拾阶而上,跑在案前,给“上帝”上香和敬献品。读祝官也庄严地诵读祝文,向上帝报告皇太极 10 年所取得的丰功伟绩,请求批准他即皇帝位。

然后,在故宫大政殿举行受尊号礼仪。大殿正中,端放一把金銮椅,周围摆着一套新制作的御用仪仗,朱红色油漆闪着耀眼的光泽,显得十分华贵、威严。皇太极由导引官引进大政殿,入坐金銮椅,百官仍分左右两班站立。鼓乐声中,赞礼官高呼:“跪!叩!”百官向皇太极行叩首礼,然后站起来。赞礼官又呼“跪”!百官随口令跪下,这时,两个礼官合棒一枚皇帝御用之宝献给皇太极,象征着把国家的最高权利授给他,完全承认他的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礼毕,清太宗含笑步出大政殿,排列仪仗,乘舆回宫。

当天,太宗举行盛大宴会,欢庆礼成。次日,清太宗率百官到太庙追尊祖先;23 日,他又大封他的臣属,他们的部下也都论功封赏。隆重的即位仪式持续二十余天,共耗费银两十余万。

当刘松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彻底的无语,林丹汗部在接受自己这么的帮助下,依然被皇太极打败,本来蠢蠢欲动的科尔沁部也被皇太极打服了。看来蒙古人已经早就没有了当初黄金家族的威风了。

林丹汗现在只能龟缩在归化城苟延残喘了,通过贩卖刘松的羊毛,暂卖生意苟活。

不过刘松因此也获得了大批的战马,骑兵的实力也进一步的提高。

…………

崇祯皇帝朱由检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脸色阴沉得如同即将到来的暴风雨。他紧握着拳头,关节因用力而泛白,眼中燃烧着愤怒与焦虑的火焰。

“陛下,皇太极称帝之事,实乃大逆不道!”太监王承恩颤抖着声音禀报着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崇祯皇帝的身体微微颤抖,他的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的思绪。他想起了自登基以来,一直致力于重振大明的雄风,铲除阉党,励精图治,然而,内有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外有后金崛起,不断侵扰。如今,这皇太极竟然公然称帝,这无疑是在他的脸上狠狠扇了一记耳光。

“这蛮夷之地的胡虏,竟敢如此放肆!”崇祯皇帝怒喝道,声音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他感到一种深深的耻辱,作为大明的天子,天下共主,怎能容忍一个边陲部落的首领如此挑衅皇权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