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崇祯略微停顿,又再次对视上汪轶鸣的双眼,
“鸣弟,朕…朕这次打算与你等一同去往登莱平乱,你…你对此是否也反对朕亲身与你们前往?”
汪轶鸣听此摇头苦笑两声,又再次看向崇祯;
心想,估计是刚刚见到机枪威力,一时热血上头就做出了那番决定;此时冷静了下来,却又犹豫了;
“皇兄,其实臣弟谈不上什么反对不反对;臣弟是臣,您是君,从这个方面讲,臣弟觉得您最好不要去,风险太大,万一有个什么闪失,臣弟和臣弟的这帮兄弟怕是万死也难以辞其咎;”
崇祯听此顿时眉头紧锁,似有不满;
可汪轶鸣却没因其脸色的变化而停下,继续讲道:“可臣弟,还是您的兄弟,您是兄,臣弟是弟,虽然依旧不愿您涉嫌,但是并不想武断的就否定您的决定;臣弟认为您做出这个冒险的决定定是有所考量;”
“那话怎么说来着?哦,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更何况您是天子,是这大明王朝最至高无上的君王;可是您还是做出了想与臣弟一同前去登莱平叛的决定;”
“臣弟不想只尽臣子的义务,规劝您不要亲身犯险;臣弟也想像兄弟一般先听听您决定要亲自去平叛的原因和想法是什么;臣弟再给出自己的意见,倘若皇兄坚持要去,臣弟不会反对,臣弟会想尽办法去完成皇兄的旨意,臣弟虽然不敢保证皇兄安危能万无一失,但臣弟可以保证在臣弟和臣弟的这帮兄弟倒下之前,绝不会让任何人伤到皇兄一根寒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崇祯听此缓缓点了点头;
“鸣弟,你可知这登莱叛军的由来?”
汪轶鸣也是微微点了点头;
“朕从登基之日起勤政节俭,这些年内忧外患、各处天灾不断,国事如此艰难,朕省吃俭用,左右腾挪,好不容易凑齐了军费和军饷,朝廷花费如此巨大代价才组建了这么一支火器新军,不曾想,孔有德这逆贼居然率军叛变了,竟还想带着这支原本要用于抗击建奴的新军去投奔建奴。”
“这是多么滑稽?多么讥讽的事?花朕紧衣缩食省下的银子,却要背叛朕,这是打朕的脸啊!朕没有亏待他们,大明也没有亏待他们,可他们却叛变了;这是为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背叛朕?朕想不通。”
汪轶鸣静静的听着,时不时点着头附和着;
“朕就想当面问问他们,问问他们这样做,他们对得起朕吗?对得起大明吗?他们的良心何在?”
“朕很愤怒,朕,恨啊!朕恨不能亲手杀了这些叛逆!”
“所以皇兄因此就想亲赴登莱平叛?”
崇祯点点头,但又随即摇了摇头;
“朕并非一定要亲自手刃逆贼,只是朕想去看看,想亲耳去听听他们为何反叛,朕需要他们给朕一个交代…”
看着崇祯那犹豫,又十分不甘的表情;
“皇兄,臣弟懂了,臣弟理解您。”汪轶鸣微微点头说道;
“呃…鸣弟…”
崇祯有些诧异的望向微笑看着自己的汪轶鸣;
“皇兄,臣弟不知道如何劝您,也不用劝您,无论皇兄最终与臣弟去不去登莱平叛,臣弟都会帮皇兄的。”
崇祯微微露出一丝笑容;
“皇兄,臣弟只是希望皇兄若是决定要与臣弟一同去往登莱的话,还请皇兄答应臣弟三件事。”
二人静静相互对视片刻,崇祯却未露出不悦的神情;
“好,那鸣弟但讲无妨。”
汪轶鸣也不犹豫,伸出一根手指,道:“这第一、去往登莱一切安排都要听臣弟的,人不能多,皇兄要知这次轻装前行,又是秘密行动,这行踪断不可泄露出去,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听臣弟的安排,臣弟才有最大的把握能护住皇兄的安全;”
“嗯,好,朕答应你,朕是跟着你去平叛,自是一切遵从鸣弟的安排;朕也不带多人,就王承恩、方正化、鲁四,还有章豪他们四个,人,你们也都认识,甚至也都比较熟悉。”
没想到第一条,崇祯居然这么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还有呢?”
“呃…第二嘛,臣弟知道,不管最终如何,皇兄是不可能饶恕孔有德、耿仲明等为首叛贼的,臣弟也没十足把握就一定能在乱军中将其活捉,臣弟是希望皇兄给臣弟便宜行事的权利,若事不可为,臣弟可果断将一众逆首尽数击杀;倘若臣弟成功将其活捉,待皇兄亲审完,也请皇兄将其交与臣弟亲手处决…”
汪轶鸣此刻也不知这个条件提出,崇祯是否会多想些什么,说实话,前面的还能被理解,后面的却是有些耐人寻味了;说到此处,汪轶鸣不免也渐渐压低了声音,头也微微低了下来;
汪轶鸣略微抬眼偷偷瞥向崇祯,见其脸色并未变得难看,而是轻捋了几下自己的短须做沉思状,后又缓缓点了点头;
“嗯,这个朕也没觉得有何不可,逆贼之首朕自是不可能放过的,最后交给鸣弟处决也是稳妥;至于活捉不成便果断击杀,那朕更没有理由不答应;嗯,那朕便也答应鸣弟你了。”
崇祯又是点了点头,拿起案上茶水喝了一口;
“三是什么,鸣弟继续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