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光是着急也没用,不如我们先去田里看看情况?”郑秀才的声音将我从沉思中拉回现实。我点点头,招呼上周学士和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农,一起冒着料峭的春寒,向田间走去。
田里的景象比我想象的还要糟糕。原本应该绿意盎然的麦田,如今一片枯黄,不少麦苗都被冻死,只剩下光秃秃的土地。老农们看着这一幕,心疼得直摇头,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天要亡我”之类的话。
“大家不要灰心,办法总比困难多!”我大声鼓励道,“这次的寒潮虽然来势汹汹,但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传统的耕种方式已经不适应这里的气候环境了。我们只有找到新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接下来的几天,我和郑秀才带着几个年轻人,几乎走遍了周围所有的田地,仔细观察受灾情况,记录各种数据。晚上,我们则聚集在暖烘烘的书房里,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周学士博览古今,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古代应对自然灾害的案例和经验教训,而郑秀才则思维活跃,常常提出一些新颖的想法。
我们的努力很快引起了林郡守的注意。他亲自来到我的盐场,详细询问了灾情和我们的应对措施。“戴先生,你一心为民,本官深感敬佩。”林郡守感叹道,“朝廷已经拨下了一批赈灾款项,我决定再额外调拨一部分物资,支持你的研究!”
我感激地谢过林郡守,心中更加坚定了战胜困难的决心。我知道,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找到克服自然灾害的方法,让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先生,您快来看!”几天后,郑秀才兴奋的声音从试验田的方向传来,“您看,这……”
我快步走到田埂边,顺着郑秀才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试验田中,一片绿油油的麦苗迎风摇摆,生机勃勃。与旁边那些枯黄的麦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先生,您看,我就说可以的!”郑秀才激动地脸都红了,“咱们这次改良的种子,不仅耐寒,还抗旱,产量也比之前的品种高出不少!”
我蹲下身,仔细观察着眼前的麦苗,心中满是欣慰。为了找到合适的种子,我们翻阅了无数古籍,尝试了无数种杂交方法,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成功了!
“好,好!”我忍不住激动地连说了两个好字,用力拍了拍郑秀才的肩膀,“你这次可是立了大功了!”
郑秀才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憨厚地笑着。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盐场,村民们纷纷赶来围观,看着那片生机勃勃的麦田,眼中充满了希望的光芒。
“戴先生,真是神了,这麦子长得可真好!”
“是啊,有了这技术,咱们以后再也不用怕天灾了!”
听着村民们感激的话语,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但同时也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推广新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购买种子,还需要对村民进行培训,更需要克服来自各方面的阻力。
我将改良技术和推广方案详细地写成报告,递交给了林郡守。然而,回复却迟迟没有下落。
“先生,郡守大人怎么说?”郑秀才焦急地问道。
我摇摇头,心中也满是担忧。我知道,推广新技术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谨慎的林郡守一时之间难以做出决定也在情理之中。
“先生,要不,我去找郡守大人问问?”郑秀才忍不住说道,“这事关百姓福祉,不能再拖了!”
我按住他冲动地肩膀,劝道:“秀才,我知道你心急,但此事还需从长计议。郡守大人日理万机,我们还是再等等吧。”
郑秀才虽然心有不甘,但也知道我说的是事实,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一等,又是十多天过去了。春耕的最佳时机已经快要错过,我心急如焚,却无计可施。
“看来,只能另寻出路了……”我望着窗外,喃喃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