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什么是好诗

湖心有个小岛 淘泥客 1926 字 3个月前

“我觉得诗要有意境的美。一首诗高在立意,它决定了一首诗的高度。诗的意境绝不仅仅是文字表面的东西。我觉得文字以外的东西可能更为重要。诗不是说明文,诗要含蓄,要言有尽而意无穷,就像一幅水墨画,留白的地方更见功夫。这些留下的空白,就给了读者二次创作的空间。不同的人读同一首诗,感觉是不同的。如果作者把所有的东西都写尽了,留给读者的空间就少了。”

“能举个例子吗?”

“比如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前两句一上来就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宏大的长河落日的画卷,镜头从天上到地上,由日、山、河、海,角度不断由西向东转换,高度不断降低,从远到近又到远。短短十个字,画面感十足。但是这画面中真的只有这四样东西吗?读者可以脑补,那落日的余辉、天边的晚霞、天空的归鸟、奔腾的河水等等,这就是一种意境的美。这样的宏大的画卷,让人不仅想要看得更远,更广阔。这就为后面两句作好了铺垫。而后两句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不仅仅是登高而望远那么简单,它的意味早已超出了登鹳雀楼的范围。类似的名句还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等。”

“那再次呢?”

“如果再其次,我认为,诗要有韵律的美。这也是诗歌和其它文学体裁在形式上的区别。写得好的散文也有一种诗一样美的意境,但散文诗一般只有意境上的美,韵律上的美还远远达不到诗的要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首好诗,一般都有好的韵律。我是说一般,并不绝对。比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可以说没有任何韵律。但它无疑是从作者心灵流淌出来的东西,一样可以冲击人的灵魂。千百年来,感染着无数人。类似的还有曹操的《观沧海》等,都是不押韵的千古名作。就像音乐中的《十面埋伏》、《野蜂飞舞》、《忐忑》等,有许多地方很乱,但这却是真实的情景再现,这时候,乱也是一种美。

“不过,绝大多数的诗还是有韵律的。一首好的诗就像是一首流淌的音乐。所以诗一般要押韵的。不押韵的诗很少。我们不能因为有的好诗不押韵,就可以认为自己不需要去管韵律了。绝大多数情况下,失了韵律的诗是不美的。韵是句尾的韵音要一致,当然,长诗是可以换韵的。

“律,则是要求诗歌要像音乐一样的抑扬顿挫、起伏变化。比如:律诗中忌讳出现三平尾。因为古人总结出来,三个平声出现在句尾的时候,韵律上没了变化,让人觉得不舒服。尤其在五律中更为明显。因此视为大忌,就是这个道理。关于律,在绝句、律诗和词中要求最为严格。在古体和现代诗歌中则不作要求。但是,不作要求,不等于说我们就完全不考虑了。

“我们说一首诗朗朗上口,文笔流畅,那么这首诗一定还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了韵律的规律的。就像刘邦的《大风歌》,那样粗犷豪放的诗歌都有很强的韵律。有人认为只有绝句和律诗才需要考虑韵律,有时候写不成律就标个古风了事,这是对诗歌的错误认识。

“还以《登鹳雀楼》为例。此绝首句仄起仄收,二、四两句押平水韵十一尤平声韵。平仄规整,对仗工稳。采用的是五绝的正格。”

“你为什么老是拿《登鹳雀楼》为例?”

“因为它几乎融合了格律诗的所有特点,在我所读过的所有五绝中,我认为此诗排第二,没有诗可排第一。

“比如我以另外一首唐杜甫的七绝为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七绝,可以说韵律和对仗都很好,也被传诵为经典。但是,它的意境是远远不及《登鹳雀楼》的。它留给读者的余味不多,更像是一幅色彩绚丽的画卷。诗歌讲究起承转合。杜甫的这首诗在写景上虽然镜头角度都有转换,但毕竟显得缺少转和合。这是过分追求对仗工整,平仄严格,却忽视了起承转合的变化。读者只能当作欣赏一幅美丽的画,情感和心灵上的触动却较弱。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诗的意境要排在格律的前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