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他建了京都大学堂的一个团队,以元首府的名义委托他们做一个调查研究。
让这些读书人去做基层的调研,有的时候比那些官员更加的客观。
因为官员在做调研的时候顾虑太多,私心过重。
这些学者属于第三方,又一个个自视甚高,能够更加客观地将基层的情况给汇报上来。
带队的学者名叫刘书同,是京都大学堂文法学院的院长,主攻社会学。
京都大学堂虽然建立的时间晚,但是却集中了华族各个院校的精英。
学部也给予了他们非常大的支持,所以这所大学堂已经成为华族学堂中数一数二的强校。
这位刘先生长着厚唇阔鼻,还束着古人的发髻,像是一个牛鼻子老道,脾气也是非常倔强。
但是董良看过这位刘先生做的基层调研报告,非常的务实严谨,没有浮夸,也不会强加自己的观点。
他的这种研究方式非常的新颖,却又不是什么创新,有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百家之风。
董良让人给这位刘先生看茶,自己喝了一口,便放下杯子说道:“刘先生,最近这三百年以来,一直都是西洋人在主导这个世界,三百年前,大明未年,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就开始瓜分世界,正是在那个时候,葡萄牙人实际控制了咱们的蚝境。两百年前,荷兰人又成为世界霸主,那个时候,他们占据了我东番岛。最近着一百多年,一直都是不列颠、法兰西在主导这个世界,不列颠人击败了满清占据了港岛。”
“我说这些,是想问一问先生,为何我华族在这几百年间能够屹立不倒,没有像美洲以及印度一般被他们彻底奴役。”
刘书同知道元首对于世界的认识非常透彻,他也读过元首早期写的书。
社会学这个概念还是他从元首的书中抄过来的。
这个概念在华族的历史上并没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元首,这个问题并不难,他们没有能够彻底奴役华族,不过是因为我们还有实力,他们没有实力彻底奴役我们。”
董良点了点头,却并没有完全肯定刘书同的话。
“你只说出了一个方面,其实我觉得这与我们的文化自信有很强的关系,因为有文化自信,所以我们的百姓不愿意向洋人屈服。三元里几个村子的百姓,在没有像样武器的情况下就敢公然向不列颠人的军队发起进攻,还获得不俗的战绩。这些百姓为什么敢这么做?那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炎黄子孙。”
刘书同有些不解地问道:“元首,您说这些,与我们这次的调研有什么关系吗?”
董良点头道:“刘先生,这自然是有关系的,我们华族在地方上推行工商业自由,与传统的重农抑商还是有一定冲突的。所以你们这次下去不仅仅要去调查基层的工商业发展现状,还要深入地观察这种现状对于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化自信是否有影响,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董良作为华族的创立者,他并不能够完全确定他给华族带来的变化最后究竟会带来什么。
就像是一个舵手,他并不能准确地预判远处的危险。
这个是时候就要派出小船前出去探查一下。
刘书同他们这次下去做的事情就是这个目的。
为了让刘书同的调研畅通无阻,董良还专门从元首府派遣了一名专员随同他们一起下去。
对于华族发展的把控,董良有多个渠道,比如廉政总署,比如查调队,还有地方各级监察机构。
当前华族的两大战场,次大陆战区以及北美战区并没有牵扯他太多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