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二龙山之战的真正红利

却为孟州之地,额外开辟出了一个小镇来。

参与开荒的那几千民夫扎营的地方,现在就是个小镇。

皆因那些大头工人的工钱不错,手头宽松了,自然就有了消费需求。

于是开始有头脑灵光的商贩想到了那些人的需求,尝试去那边卖东西。

发现好卖,几乎是个东西,就会被那些混蛋抢着买光。

包括青楼老鸨都看到那边的“低端市场需求”。

于是,这些商贩现在干脆不流动了,都争先恐后的置办地契租约,打算在开发区自建店铺,就做那些工人们的生意。

这是因为小高衙内给了第二个承诺,说这支大建设队伍不会解散,十年内只会扩大建设规模,而不会停止步伐。

这其实只是个正常又普通的商业想法。

问题就在于,开发区那边的地约权,现在都在高明手里。

于是当初以白菜价从老张手里拿地的小高,正在以二房东姿态,把开发区的部分土地转租给闻而来投资的商号。

价格当然是水涨船高了。

至于转租地契的收入,则再次投入开发区建设,用于扩大招收工人支付工资。

参与建设的工人越多,这个“小镇”越兴旺,来入驻谈价的商家自然越多。

眼下已经形成了小高衙内规划中的正循环。

于是现在,孟州之地是真真实实进入了滚雪球状态,对周围地区的一切人力物力资源,形成了强劲虹吸效应。

众所周知在越不发达越封建的年代里,一个国家的头部城市,越会对全国形成资源的虹吸效应。

二十世纪初的纽约之于美国是这样,世纪末的上海之于中华还是这样。

现在的孟州,虽然远没大东京虹吸全国资源那么夸张,但形式的转变,已然连张叔夜都吓到了。

从各县各曹上报的数据看,仅税收一项,自小高拿地并出兵二龙山以来的两月,已超越了过去一年的孟州税费总和。

这反倒是惊得张叔夜不知怎么上报了曹司转运使了。

书房里,张叔夜于烛火下,始终在斟酌写给曹司相公的报表。

至今已经删改好几遍,但不论怎么看,仍旧像是胡编乱造的浮夸。

“纪然怎么看?”

张叔夜看向了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