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七名汉景帝

从这里也能多少看出,汉景帝性格暴力残忍的一面,可能这个样子就是封建时代的君臣关系。但是这样不平等,富有批判精神的太史公司马迁,不仅没有批评汉景帝,反而认为吴国太子咎由自取。

这件事最终以汉文帝派人将其遗体送回吴国埋葬就不了了之,而作为吴王刘备早年唯一的儿子,刘贤的不明不白的死无疑让吴王怒不可遏。从此刘濞怨恨刘启,据史所载,吴王太子被杀以后,吴王从此不顾君臣之礼,而且在不朝廷的20余年里,招降纳叛,从而为后来差点葬送汉朝的吴楚七国之乱埋下了伏笔。

“七国之乱。”刘邦看着天幕之上的七国之乱,不由得眉头一皱。而且还差点覆灭自己所建立的大汉王朝,难道是因为自己的分封制度让这些藩王有了异心,毕竟权利大了以后,有了军队,粮草很容易有几个权利熏心之徒。自己本意是让这些藩王守卫边疆,守卫大汉王朝统治,没想到到是改了他们叛乱的实力与信心。看来分封制不能用了,得叫萧何过来,商量一下其他制度。

在那风起云涌的汉初时代,历史的画卷缓缓展开,迎来了汉景帝这位新君的登基。他登基之时,正值国家初定,百废待兴,然而,年轻的汉景帝胸中却燃烧着熊熊的壮志之火,他渴望继承并超越父亲汉文帝的辉煌,将大汉的江山治理得更加繁荣昌盛。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蓝图,汉景帝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手握重兵、割据一方的诸侯王们。在他看来,这些诸侯国的存在如同帝国肌体上的毒瘤,严重威胁着中央集权的稳固。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削藩之路,决心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手段,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然而,汉景帝的削藩之举,却如同一颗火星落入了干柴堆中,瞬间点燃了吴王刘濞心中积压多年的怒火与仇恨。刘濞,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诸侯王,因多年前的一场宫廷政变失去了心爱的儿子,那份丧子之痛如同利刃般深深刺入他的心房,成为了他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如今,汉景帝的削藩之举,无疑是在他的伤口上撒盐,彻底激怒了这位隐忍多年的诸侯王。

刘濞深知,单凭一己之力难以与强大的汉王朝抗衡,于是他开始暗中联络其他诸侯王,共同策划一场针对中央的叛乱。在他的精心策划下,吴、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七国纷纷响应,一场震惊天下的吴楚七国之乱就此爆发。叛军如潮水般涌来,势不可挡,仿佛要将整个大汉王朝吞噬。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叛乱,汉景帝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他紧急召集朝臣商议对策,但朝中的大臣们却各执一词,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在这危急关头,汉景帝不得不亲自披挂上阵,指挥军队进行平叛。然而,由于叛军势大且准备充分,汉军初战不利,损失惨重。

汉高祖刘邦:“好高骛远,治国如小烹,怎么可能一下子就解决。”

洪武大帝朱元璋:“还有就是不会用人,识人,如果一开始让周亚夫去领兵出征,根本不会有大败。”

唐太宗李世民:“斩有功之臣,会伤了这些大臣的心,以后谁还敢冒头,去辅佐你。这应该也是为什么一些大臣到汉武帝时期才冒头,成就大业的原因吧。毕竟有这么一个皇帝,谁能安心做事啊。”

在这危急存亡之秋,汉景帝急召群臣商议对策,却听闻有以清军策为名,实则动摇国本之议。他本是病急乱投医,轻信了那虚无缥缈的传言,竟下令腰斩了自己的恩师晁错,并诛其全族。这一举动,不仅未能平息叛乱,反而让天下人看到了汉景帝无情残酷的一面。晁错,这位忠臣良将,以满腔热血报效国家,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实乃可悲可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叛军闻讯,非但未有丝毫收敛,反而更加嚣张,嘲笑汉景帝之软弱可欺。幸得大汉名将周亚夫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以少胜多,最终平定了七国之乱。周亚夫之智勇双全,为后世所传颂。然而,这位忠心耿耿的名将,却也难逃兔死狗烹的命运。他因废立太子等事与汉景帝产生矛盾,虽出于公心,却终因帝王之心难测而遭猜忌。汉景帝为试其忠心,设宴款待,却故意刁难,最终将其下狱,以谋反之罪论处。周亚夫不堪受辱,绝食五日,呕血而亡,一代名将就此陨落,令人扼腕叹息。

这么对待有功之人,简直就是一个昏君,要是备有周亚夫将军该多好啊。看到这里很多皇帝都怒了,这么对待有功之臣,有功之臣不得善终,还死的这么惨,活活饿死。

当然更多的是惋惜与渴望,惋惜这么一个大将没有死在战场却这么屈辱而死,渴望的是这个大将怎么不是自己的。

再观汉景帝对待自己儿子刘荣的态度,更是令人心寒。刘荣本为太子,却因母亲失宠而遭连累,无辜被废。其后又被诬告侵占宗庙田地,被派中尉郅都押解至临江国,刘荣恐惧之下自杀身亡。窦太后得知长孙之死,怒不可遏,欲严惩郅都。汉景帝虽为郅都辩解称其为忠臣,但明眼人皆能看出,刘荣之死与汉景帝稳固继承人地位之图谋密不可分。

明朝文学家王世贞对汉景帝的评价颇为中肯:“仅有三元陈焉大夫晁错、丞相周亚夫、临江王刘荣。纵观汉景帝一生,有这样的评价:孝文帝辈在召令德泽而紧晋年月赞中意志及七国一事,该景帝不及文帝远矣。”此言非虚,汉景帝虽在文治上不及其父文帝之仁德,武功上亦不及其子武帝之显赫,但他毕竟在文帝与武帝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汉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允而言,汉景帝虽非完人,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亦算得上是一位有所作为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