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八章 我们一直在伪装

兰陵风流 君朝西 2903 字 1个月前

萧琰和沈清猗第一惊讶的就是这个reads();。

其二,以朝廷官报宣捷的传统,一般是在胜利后的六至十天内才会报纸登捷。

因为长安接到前线报捷后,会给予前线报捷时间,由士兵一驿接一驿的快马报捷驰至长安,也即传统的露布报捷――萧琰觉得朝廷没有废除这种费时费人费物力的报捷方式应该是有政治与军事方面的考虑,比如将士血战的象征,又比如鼓舞人心,就比官报上静静的文字强多了。

但现在,南桑总督府派出的露布报捷士兵应该还在非加的陆地上奔驰吧?――从开夏府到南部港口沿官道策马报捷,少说也得大半天吧?

官报却已对南桑宣捷,这是怎么回事?

……总之,不合朝廷一贯的做法。

沈清猗沉思了一会,眸子清明的说道:“朝廷这是不需要藏巧于拙了吧。”

她用了个成语做比喻。

萧琰语气有些惊讶,“藏巧于拙?”又似乎领会到什么,眸光若有所思。

沈清猗一边继续往下看报,一边说道:“我以前就奇怪,朝廷因何要保留露布报捷,单从鼓舞人心来讲,虽比报纸强,但‘沿途’的范围也太窄了。”

“我以前也不明白,后来自己上了战场,就有些明白了,”萧琰认真的说道,“这应该是一种传统。”

就如端午节吃粽子,人们未必都是在纪念屈大夫,这是一个节日传统,已经成了大唐文明的内容,里面蕴含着志士节操、爱国情怀这种美好的内容,是一个国家精神上的财富。

所以露布报捷,士兵持着书写战绩的红布千里不下马的驰奔,代表着将士的鲜血、英勇、坚持不懈……这是萧琰亲历过战场后的想法,大唐军中露布报捷所持的赤布,原就是战场上染了将士血的朱旗截下来的,有的还是几面破碎的旗子一块接一块的缝成。

“嗯!”沈清猗很认真的点头回应她,“军中传统,这应该是一个原因。”顿了一顿,才又说道,“除了这个原因外,朝廷应该是给外界一个认知――大唐的远距离通讯还没有突破法阵这个窠臼。”

萧琰默了一下,万里即时通讯法阵在清猗口里成了被嫌弃的“窠臼”。

她忍不住弯了下眉眼,念及法阵的“烧钱”,这的确是两百年来都没能解决的问题;但听清猗这意思,似乎是……?

沈清猗道:“我想,朝廷应该已经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在只需耗费少量晶石,或者采用其他不需要晶石的技术,做到对帝国海内外的通讯,一日内到达。至少,靖安司和枢密阁军情系统是能做到的。不说谍报人员的情报传递,单是海外治地,如果公文传递需要几个月乃至大半年才能有个来回,则朝廷很难做到对海外总督府的精准掌控,须知天高皇帝远,欺上的事情自是距中央越远越好做,然长安朝廷对海外治地的掌控实在让人惊叹。”

这种远距离的掌控力,体现了大唐中央朝廷在政务掌控上的强悍,而这建立的基础是必须有一个行政的即时反馈系统。以现今的通讯系统来看,并不能够轻易做到――至少明面上不能。

这种事情,当然不是沈清猗一人能看出reads();。

而想到此的,立即就想到了监察帝国内外的靖安司,其下必定是有专门负责传讯的宗师,洞真境宗师踏轻舟渡十万里重洋也就几天的时间,在陆地上就更快了,他们的存在保证了长安对海内外辖地情况的精确掌握――这是其一。其二,当然是帝国能源司财大气粗,能够供应大量的晶石用于远距离通讯法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