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资料章。m.乐文移动网一日双更是木有可能的,除非作者君土豪了(存稿的有——可能么
言归正传,下面继续讲唐朝的服饰,正文如下:
每个朝代都对服饰有禁令,但朝廷对流行服饰的禁令,一方面因为地广人众难以落实,又因为大多没有实质上惩罚措施,所以实际上往往是很难彻底执行的。
从历代反复颁布的各种服饰禁令条文中,我们反而能够了解到当时最流行的妆束打扮,也就是唐人所称的“时世妆”(时尚妆的前称哟)。
在唐代的禁令里面,便能看到文宗朝发生的一次有趣的皇帝与流行的对抗事件。
我们先来看看中唐文宗朝之前的一段时间,流行的都是些什么打扮。
尽管唐代贵妇们的体型自开元后期就已经开始越发丰腴,但一直到了盛唐末期,流行的衣裳鞋履大体上还是比较窄小合身的,袖不甚阔,裙不曳地,妆面也只是细眉涂个大红脸而已。
正如白乐天笔下天宝末年的《上阳白发人》:“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但是到了中唐中期,不管是头发、妆面、衣裙鞋履的流行,都开始往夸张宽大发展。浓妆高髻大袖长裙之风越演越烈,怪异的妆扮也层出不穷。起先只是被士人视为怪诞而已,后来居然发展到朝堂之上的议题。
先是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堕马髻和啼眉妆的流行,发髻偏垂一侧的雏形开元年间即已经出现,但是在中唐演变得越发巨大夸张。画作八字悲啼状的眉毛,也代替了先前的弯弯细眉。
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风流夸堕髻,时世斗啼眉。”自注:“贞元末,城中复为堕马髻、啼眉妆。”
不多时,到了宪宗元和年间(806-820),著名的“元和时世妆”形成了,元和四年时,白居易的两首诗详细地描绘了这种妆扮:
《时世妆-儆戎也》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
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
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
圆鬟无鬓椎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
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
元和妆梳君记取,髻椎面赭非华风。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风流薄梳洗,时世宽妆束。
袖软异文绫,裾轻单丝縠。
裙腰银线压,梳掌金筐蹙。
带襭紫蒲萄,袴花红石竹。
在八字啼眉的基础上,不用红粉妆,却用赭涂面,乌膏注唇,圆鬟高髻。衣裙宽大,用料轻薄华丽,“时世宽妆束”。
尽管时髦,但这种丧气的妆扮和宽大的衣裙还是为士大夫所鄙夷,甚至被视为亡国忧恤相。
《新唐书·五行志》:“元和末,妇人为圆鬟椎髻,不设鬓饰,不施朱粉,惟以乌膏注唇,状似悲啼者。圆鬟者,上不自树也;悲啼者,忧恤象也。”
《太平广记》记载了一个小故事,中唐时“房孺复妻崔氏,性忌左右婢,不得浓妆高髻,见给燕脂一钱。豆粉一钱。有一婢新买妆稍佳,崔怒谓曰,汝好妆邪?我为汝妆。乃令刻其眉,以青填之。烧锁桁灼其两眼角,皮即焦卷,以朱傅之。及痂落,瘢如妆焉。”——尽管讲的是妒妇见不得婢女的妆扮,但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时人对于浓妆高髻的热衷。
没几年到了穆宗长庆年间(821-824),又出现了更加怪异的“血晕妆”。将眉毛剃去,再在眼上下划几道血痕一般的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