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拿下后立刻修葺城墙,多备守城之物,你4人便一同镇守博城,为我鲁国北面门户,若是唐壁领兵来攻,当快马回报,贫道也好发兵来援。”
“是,大王、军师。”四将齐声应道。
当夜,任城各路征伐大军由各自主将带领分头出城。城头上,单雄信和徐茂公、魏征等人默默的看着众将去远方回。
次日,任城城头上竖起了高大的一面“鲁”字大旗迎风飘摆,它的出现预示着中原大地又一个反隋势力的崛起。
随之,由江湖绿林创建鲁国的消息传向大隋各地,让周边藩镇门阀为止侧目。
另一件大事也在这同时发生,那就是由晋王杨广主导开掘的永济渠第一段正式完成,比预计完工的时间提前了20天。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杨二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便带着王黛、出尘等人,在众护卫的陪护下冒着漫天风雪赶到了黎阳城所属的板渚镇出席开渠引水的庆典仪式。
这时的大渠都是按照深20米,宽40米标准挖掘的,杨二站在高高的观礼台上看过去,一条无比壮观的大渠基本呈现一条直线通向远方,直到隐没在风雪中。而这板渚镇这起始的一头,则还剩约10米的距离便和此处的黄河贯通。现在台下已经聚集了十数万的开渠民工和各地专程前来观礼的百姓,他们只等高台上晋王杨广的一声令下,便能亲眼见证大渠首段的注水开通。
吉时已到,随着杨二的一声令下,由匠师李春亲自指挥的专职爆破工兵一同点燃导火索引爆了早已埋设好的数千斤炸药。剧烈而延续的爆炸声之后,拦在黄河和大渠之间的那小段阻隔从观礼人群的眼中瞬间消失,随之映入眼帘的是浑浊的黄河水喷薄而出,不断注入原本干涸的渠道中,直到渐渐注满这段大渠。
虽然现在的黄河河面已经结了厚厚的一层冰,但冰下的河水却仍然是流动的,而且水势依然汹涌。这就预示着黄河板渚口到魏城这段新渠已经可以投入运营了,尽管几天后同样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但这已足够让大渠沿岸的百姓看到美好的希望,这个希望会随着春天的到来,冰雪的融化变成现实。
开渠仪式圆满结束,杨二心情大好,在麻叔谋及众文武的陪同下一道来到黎阳城帅府,这时的黎阳城还处在军管之中,大小诸事都由镇守大将伍云召负责。
参加本次仪式的文武中,包括从河间府专程赶来的宇文化及和凌敬二人,从内黄赶来的国公贺若弼以及卢照邻。
看到原本就瘦削的宇文化及如今越发露骨,脸上无肉,杨二心中一阵心痛,这宇文化及虽在历史上最后成了谋权篡位的奸臣,但未变质之前却是一个难得的能臣。
杨二走过去轻轻拉住这员忠心耿耿老臣的手,领到自己身边坐下,这让宇文化及一时间诚惶诚恐不知所措,眼含热泪,口中直念:“主公之情,老臣受之有愧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宇文先生多时未见,只身在冀州为本王抵挡世家大族的反抗,成为千夫所指,众矢之的,着实受了委屈了,本王于心不忍啊!”杨二动情的说道。
“主公,老臣一家三代均受杨家大恩,虽死尤不能报,区区磨难何足挂载。倒是老臣一时疏忽,以致部分乱民趁机起事,致主公名望受损,老臣之罪也!”宇文化及起身拱手连连告罪。
“呵呵!谋大事者岂能面面俱到,舍得舍得,先有舍才能得。待到他日,永济渠全线贯通之时,百姓自然会感恩于你我的。先生何罪之有呢?他日渠成,当立碑记载诸公功绩,使诸公之名永传后世。”杨二面向一众文武说道。
随后,杨二又将老国公贺若弼搀扶到身旁坐下,又对老国公说道:“贺伯伯,内黄城受叛逆袭扰时,多亏伯伯在场,一呼百应下,顿时成军十万,让偷袭之叛军狼狈而逃,溃不成军,此皆伯伯之功也!”
“呵呵!殿下谬赞了。一呼百应或可为老夫之功,但退兵者乃卢大人及众将士也!”贺若弼手抚长长的银须笑着说道。
“诸位大人将军都请落座,本王此番前来一是为通渠放水仪式;二是为表彰诸位在开渠及退唐壁之兵的有功之人。”杨二此言一出,众文武尽皆肃然,更多人脸上露出心喜之色。
“首功者当属宇文化及先生,若无宇文先生当先开路,扫灭阻碍,便无今日之盛况,本王今日便封宇文先生为冀州牧,掌管冀州政务军务,州牧治所仍在河间。”众文武听了全都惊愕不已,这冀州牧一职乃是晋王封出的第一个大州行政主官,堪比大隋一方藩镇门阀般的存在,可见宇文化及在自家主公心目中的分量极重。自家主公的封地不过才一个小小的河东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