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一场电影

只因流年清浅 花塚 1867 字 2个月前

大概也是在这一年吧,姑姑给大姐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人是高中生,后来才知道,和教我们的张老师,是同校不同级的校友,都是老三届的毕业生,当时可算是很有文化的人。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是个当兵的,可谓是光荣之家。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都比较落后,什么自由恋爱,只是小说里或电影中的故事罢了,现实生活中,青年男女单独见面的机会都不是很多,大多是经媒人介绍后见上一面,双方感觉还可以,女方再到男方瞧个家,如果没意见,有男方选个吉日,请媒人给女方送些礼品,少许定金,就算订婚了。以后,每逢过年,端午,中秋,重大节日,男方再将姑娘接回家中过节,住上一天两天。而在男方家中住的姑娘大都是很腼腆的,基本都是,跟着男生的姐姐妹妹们一起玩耍,或做活,是羞于单独与男生共处的,甚至都很少说话。只到经过一个时期,甚至是几年后,该谈婚论嫁了,才能胆大些,和男生说说话,或进城买些衣物,看场电影。

大姐也是生活在那个时期的姑娘,所以也和大多数姑娘一样羞涩腼腆,即使那男生从部队回家探亲时,上我们家来看看,大姐也羞于与其打招呼说话。只到姑姑和父母说,年底那小伙子要复员回来了,来年想和大姐把喜事儿办了,问大姐想要些什么衣服啥子的,父母说让对方带着大姐进城自己选。于是第二年,过完春节不久,当年那个还不能叫大姐夫的哥哥穿着一身军装,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到了我家,约大姐一起进城,由于大姐十分怕羞,觉得自己单独与这个陌生人一起进城,不好意思,害怕街坊邻居们说闲话,便要以进城玩为由,将我带上。征得父母和那位哥哥的同意,我便陪同大姐他们一起进城了。

大姐比我大十三岁,印象里,当时的大姐做事仔细严肃认真,不苟言笑,所以我有些惧她,也很听她的话。

在那个早春的清晨,母亲早早就起了床,为我们做了饭,因为天气有些阴沉,吃完饭后天还显得不太亮,母亲说是不是要下雨了?要不然你们明天再去吧。那位哥哥赶忙回应道,我昨天是听了天气预报的,报的是没有雨,应该下不了雨,可能到中午就晴了。母亲说那好吧,你们就带把伞准备着吧。于是大姐拿了把伞,牵着我的手向外边走去。那位哥哥赶紧推着自行车从后边赶来,招呼我们坐车,大姐头也没回,红着脸说,等出了村子再坐,又说别跟的太近,让人家看了笑话。说完,加快了脚步,不一会儿,来到庄子外边的大路上,那位哥哥赶紧跑过来,将我抱上自行车的前大梁上坐好,然后抬腿上了车,又等大姐坐好后,便开始奋力向县城方向进发。

一辆大二八自行车,载着我们三人,车轮在村外的黄土路上缓缓滚动着,走了好长一段才进入铺了砂石的城乡公路上,车轮碾在沙石上,沙沙作响,大约过了四十分钟左右,来到了县城西关的十字路口,大姐从车上下来说,我们下车自己走,你也歇一歇。那位哥哥慌忙说我不累。大姐执意要自己走,并把我也拽下了车,又跟那人说,我们分开走,要离得远一些,别被人家看出来是一起来的。为什么?那位哥哥有些疑惑,都离开家这么远了啊?还能有谁认识我们吗?大姐没有理他,拉着我的手径直向前走去,那位哥哥只好悻悻的推着自行车,远远的跟在后边。

西关十字路口,就是以前的县城西大门。听老人们讲,解放前是有城墙和城门的,后来日本人进潢川时,被炸弹损毁了,剩余些城墙又被文革期间破四旧时拆除了。从路口由西向东,就是城区主干道,跃进路,直通县政府老衙门口新潢桥,老潢桥。路的两边有人民医院,中学,小学等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还有各种商铺林立,也是城区比较繁华的一段。而路口的南北方向,是原来的老312国道。路口以西,基本上就算是城乡结合的部分了,在路旁有一个自由的农贸市场,每天从早晨到半上午,是最热闹的时候,有各种摆摊叫卖的,提筐挑担的,和穿梭于熙熙攘攘人群中的来往客商,及各处采买人员络绎不绝。十字路口的东南隅,是县邮电局,邮电局大门边上,临街有一间小棚子,里边有一对夫妻,我的二伯二妈,就是父亲辈兄弟十个之一,具体排老几,我弄不清楚,但知道他们同胞兄弟中是老二,又比父亲年长。他们经营着早餐:油条、糍粑、稀饭。刚到十字路口,就远远的看见二妈刷着锅发现我们了,且投来询问的目光。大姐见躲不过去了,就牵着我的手走了过去,跟二妈打招呼,二妈说,你们姐弟俩进城是来办事呢,还是来玩呀,也不来早一点,饭都卖完了。边说边向里边问道,刚才还有一股油条还在不在?拿出来给孩子吃,大姐连忙说我们是进城来玩儿的,都吃完饭才出来的,现在不饿。就听二伯答道,还有,从棚子里边走出来,手里拿个夹子夹了一股油条,递到我的面前说,下次来早些就能赶上饭了,看吧,刚卖完,你二妈把锅都刷了。大姐急忙说不用的二伯,我们从家走时,我妈给我们做饭了,吃完了才来的。我怯怯的看着二伯,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也不敢伸手去接二伯递过来的油条,二妈见状忙说快拿着呀,这孩子怎么这么老实?也不知道你们来,要不就给你们多留些了,中午到家里吃午饭吧。大姐对我说,赶紧接着吧,别老让二白举着了。又对二妈说不用了,我们没什么事,只进城随便玩玩,一会儿就回去了,二妈,您忙吧,不用管我们。说着话牵着我的手便向前走去。二伯二妈还特意嘱咐我们注意安全,靠边走。大姐边应承着,边涨红着脸,偷偷回头望一眼那位哥哥。只见他推着自行车东张西望的,好像根本不认识我们一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刚过邮局,不远便是水利局,旁边有个夹道,是通往西关老街的主要道路之一,也是我最熟悉的,因为经常从这条夹道去老街的小爷家。在临街的夹道口,有一位一只眼失明的人推着一辆架子车,车上摆着各种小百货在售卖。这个人是我的三伯,就是那位卖早餐的,我二伯的弟弟。据说三伯原来是粮食局的领导,后来,不知犯了什么错误,丢了工作才在此摆摊的。大姐见三伯扶着车把已经看见了我们,赶紧过去打了声招呼,便领着我匆匆向前走去。这时候,天阴的更重了,还下起了绵绵细雨,阵阵轻风夹着雨丝落在脸上,不免让我打了个寒颤,大姐撑开伞罩在我的头上,问我说,你是不是冷啊?早晨走时应该让你多穿点衣服别再冻坏了可麻烦了,要不我们走快些,一走热了,就不冷了。大姐说话的同时,牵着我的手加快了脚步。刚走出不远,那位推着车子的哥哥赶上来说,这天儿,还真下起来了,要不咱们先去电影院看场电影,正好避一避雨,也许看完电影出来雨就停了。大姐眄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应该就是默许了吧?说话间,我们已到了三小夹道,因旁边坐落的城关第三小学而得名。见夹道口有一位左手拄棍,右手端一只大花碗的老奶奶,冲大姐和我笑了笑,像是在说着什么。我们不明其意,便走向前去询问,老奶奶看着我们慈祥的说,看得出来,你们是乡下可怜人家的孩子,看这小孩儿,这么冷的天,穿这么单薄,嘴唇都冻紫了,来我这里有一碗稀饭,还热乎的,赶紧喝了它暖暖身子吧。说话间便将那只大花碗递到我的面前。我往后躲了躲,又摇了摇头,老奶奶疑惑的看着我说,怎么不吃呢?是干净的,人家刚给我的,你看里面还有红豆又稠又粘。大姐见状忙说,我弟娃从小就不爱吃稀饭,所以他不吃,您还是留着自己吃吧。老奶奶说是那家饭店最后剩的半锅都给了我,我已经吃了两碗了,实在吃不下去了,又舍不得倒掉,要不姑娘,你弟弟不吃,你就吃了它吧,别浪费了,你看这儿也没什么人,别不好意思,人家也看不见,要不再往里面走点。说着话,又向夹道深处没人的地方迈了几步。来赶紧趁热几口就喝了。大姐看看前后左右也没有什么人注意,又看了看老奶奶诚恳的脸,爽快的接过碗,说声谢谢,便扬起脖子迅速的将粥喝进肚子里,然后用手擦了擦嘴,将碗递还给老奶奶,并再次致谢后,领着我转身出了夹道口。那位推着自行车的哥哥,早已等候在那里,见我们走来,忙招呼我们上了车,向人民影院方向骑去。

当年县城的电影院有两处,一处是位于跃进路中段,路南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即现在的丹桂园所在地。这边的房屋比较陈旧,人气儿不是很旺,只有节假日时才全天放映,平日里就中午一场。还有一处是位于县城最繁华的地段,航空路西侧的人民影院,即后来的老西亚商场,现在叫什么商场,我还真想不起来了。影院的后边有一个小商品市场,那里是集服装鞋帽,文具针织及各种百货,日杂等商品于一体的,综合性批零兼营的市场。

因潢川独特的地理位置,信阳市各区县的中心,又有横贯南北东西的一零六、三一二两条国道大动脉,所以给这座小城带来了无限商机。而小商品市场,可谓是这座小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云集着,南来北往的各地商贾,平日里就热闹非凡,一到节假日,就会挤得水泄不通。也因此,给紧紧相邻的人民影院增添了无限旺盛的生气。这里平常就是早、中、晚三场连映,要赶上节假日,经常会不清场连轴放,甚至还会一票难求。好在我们这时候来,是赶在过完春节之后,城里的人们都开始工作了,而又是个阴雨天,乡里的人一般没特别重要的事儿,是不会进城的,因为泥土路实在太难走,所以我们很顺利的买了票,进了场。记忆犹新的是,这可是我生平第一次进城,坐在影院里,看的第一场电影。那天演的电影名字叫《雪山泪》,具体内容当时还看不太懂,应该是抗战时期地主老财欺压贫苦百姓的故事。看完电影回味那不解的故事情节,那位哥哥还耐心的给我讲解了一番。后来,大概就是那年的春天吧,那位哥哥成了我名正言顺的大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