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哼着小曲儿走了,他却是怎么看书也看不进去了,又想到她和她的父亲,都是在他展露了读书天赋,才对他另眼相看。
这才逼着自己静下心来,拿起书本,温故知新。
李家在石城县,有条不絮地开始了新生活。
李父初来咋到,一应公务,让县丞和主簿照旧,让他们商量着来就好。
他自己则带着两个孩子,窝在县衙后院里温书。
一起流放的众人,李父花钱打点,留在了新的李宅。
是的,如今昔日的凶宅,挂上了李府的匾额。
当地人忌惮当年凶宅的余威,不敢上门做客,连看家护院都省了呢。
听风走后,没几天,镖局的镖师们也押着满满的土产回程。
一县之主,收几十车土产,毫不费劲。
有了长安来的众人帮忙,宅院很快翻修好,斑驳的院墙刷白,残破的瓦片换新。
院中的杂草也清理干净,过道的青苔也洗刷掉,府里府外焕然一新。
年关将至,李素素开始备年货。
集市两边摆满了卖桃符,布匹,针头线脑,头绳珠花,还有卖吃食的摊位。
她站在一个卖炒货的摊位前,听摊主介绍,“姑娘尝尝!这边的是咸干花生,用盐水煮熟,晒干而成。那边的是原味的,没加盐,便宜点。”
她取了一个剥开壳尝了,觉得味道不错,买了十斤。
喜得摊主一直夸她人美心善还大方!
张嬷嬷跟在后头提着她买的杂七杂八的东西,苦着脸劝道:“小姐,我们回去歇歇吧,老奴提不下啦!”
李素素兴致勃勃,还不想回去,“张嬷嬷,你先把东西提回去吧!我自己再逛逛。”
是的,张嬷嬷来了后,她师傅又变回了宅女,非必要不出门。
无论她怎么劝,师傅也不愿意出门,她得去布庄,挑几匹新料子,送给师傅裁过年的新衣。
今时不同往日,府中没有负责裁衣的针线娘子,她们得亲自动手。
想起裁衣她就苦了脸,她女红课就没有好好上,她心道,要不今年省了,不穿新衣。
当然,该发下去的料子还是要发的,家中如今需要按例发放衣料的就两人,师傅和张嬷嬷。
至于父兄,等她请到绣娘,再给他们裁新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