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嫡皇子来继承皇位,才能巩固长孙家的权势,才能让长孙一门昌盛。”
“所以舅兄留在长安城,才是一条死路。”
杨妃点了点头,这一点,她早就已经看明白了。
“退出了长安城,也就等于是退出了权力争斗的中心,今后舅兄也就不会在有那么多人惦记,做起事来,阻碍也可以小很多。”
“魏王效仿陛下,以弘文馆招揽才能之士,目的就在与太子抗衡。”
“舅兄留在长安城,只要有一点露头的迹象,魏王跟太子便会联手打压。”
“长安城里没了舅兄,太子跟魏王必有一番争斗。”
“太子跟魏王在长安城中争夺权柄,而舅兄却在外屡屡立功,两相作比,孰优孰劣,自然一目了然。”
“而两人争斗,最终不管谁输谁赢,最后留下的那个人,陛下怕是都会不喜。”
“所以,离开了长安城后的舅兄,才有机会跟魏王何太子争一争。”
杨妃一边思索着,一边点着头。
其实李恪想登太子位,最大的阻碍是李承乾。
朝臣们坚持的并非嫡庶有别,而是尊崇着长幼有序之礼。
李承乾身为嫡长子,就这一个身份,就已经足够碾压所有皇子的了。
若是没了李承乾,长幼有序之说便落到了李恪的头上。
虽说没了李承乾,那些朝臣必定会在长孙无忌的带领下改口,坚持什么嫡庶有别。
但即便那样,李恪也有了与李泰平等争夺太子位的机会。
一开始,杨妃以为房俊让李恪去就藩,是想通过什么手段,搞垮李承乾,从而给李恪争取到争夺太子位的机会。
现在看来,房俊给李恪的路,应该是从立功,建立个人的名望入手。
一个皇子,得获得什么样的功绩,才能震慑住朝中众臣,让陛下立其为太子?
当年的李世民如何?
战北征南,大唐的江山,过半数疆域都是由李世民带人打下来的。
可最终结果如何?
还不是玄武门外,沾了兄弟的鲜血,李世民才登上了帝位。
李恪有没有李世民那两下子,杨妃比谁都清楚。
况且大唐以军功为贵,除非李恪可以带兵开疆扩土,可以平定突厥,吐谷浑,等等环视大唐的诸多番邦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