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增开税收

大唐的税收政策,是李渊在位的时候颁布的,叫做‘租调庸’。

租,指的是种地的,按南方农作物不同区分,北方缴纳粟米,每丁2石,南方交稻谷,每丁3石,稻谷碾成米大约2石。为什么这样征收呢?粟米耐存储,可以存8、9年,大米很容易坏,稻谷存储的时间长,所以北方直接向百姓征粟米,南方则征稻谷。

调,指的是特产类的,比如桑蚕区输绫、绢、絁共2丈,产麻区输布2.5丈、麻3斤等等。

庸,指的是服役,成年男丁需要每年为国服役20天,但可以用绢抵,每天3尺,所以叫做庸。

除此之外,大唐还收地税,类似隋朝的义仓,以救济灾荒名义征收的税种,百姓按照每亩2升的标准交税,属于资产税性质。

“虽然在大唐,农民的占比最大,可农民也是大唐最穷的一批人。。。朝廷不应该只想着从农民的饭碗里往外抠钱!”

李世民皱了皱眉,“你说的增开税收,不是增加各项税收的标准?”

“当然不是!”房俊摇头说道,“农民本来就没钱,增加原有的税收标准,那不就是逼着农民卖儿卖女,逼着农民造反吗?”

“我说的增开税收,是指开收商税!”

“开收商税?”李世民愣住了,这从古至今,就没有开收商税这一说啊,历朝历代,哪有人会收商税的?

“无论是大商大贩,还是小商小贩,随便拉出来一个,哪个不得比种地的农民有钱?”房俊耸了耸肩说道,“不说别人,就说我。。。我现在卖香皂和洗发水,一天就能卖5000多贯钱,那些靠着土里刨食的百姓,这辈子别说花5000贯了,他们看都未必能看到5000贯!”

“所以,想改善国库现有的状态,最快的方法就是开收商税!”

“只不过,开收商税吧。。。估计得挺麻烦的。。。”

房俊挠着头,看着李世民。

“朝廷的文武百官中,哪家没有点儿私产,哪家背地里不做点生意。。。开收商税这个事儿,估计在朝堂上很难通过。。。”

“你小子知道的还不少!”李世民瞪了房俊一眼。

文武百官有点私产,背地里做点生意这种事,李世民也是心知肚明的,只不过,大家都不点破而已。

就像房俊说的,想撕开这个口子,增收商税,在朝堂上估计是很难通过。

有几个人能愿意从自己兜儿里往外掏钱给朝廷的?

“陛下不急的话,咱们也可以先从细盐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