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萧纲:鱼悬甘饵

南梁的文武百官都很重视吃饭问题,在台城闭城之前,所有人开足马力一共往城里搬了四十万斛粮食。当时的一斛相当于六十公斤,四十万斛就是两万四千吨,正常情况下足够十万人吃一年半以上。

水也没问题,台城的地势不高,随便打个井就行。

但因为事出紧急,众人光想着粮食和水了,忘了准备其他必要的生活物质,尤其是木柴、草料和食盐。

木柴是用来做饭的,这个其实还好,因为台城里的宫殿基本都是木制结构,大不了拆几个当柴火烧。

草料稍微有点儿麻烦,为了保证马匹不被饿死,城里各处的草席都被收上来磨碎了当饲料。到后来草席吃没了,只好用粮食喂马,好在粮食足够多,分点儿给马吃也无所谓。

盐是最要命的,因为这个东西没有替代品。士兵们长期无盐可吃,开始全身痉挛浮肿,一大片一大片地病倒。后来幸亏在御厨房里发现一点儿海边运过来的干苔,有点儿咸味,守城的士兵靠着这些干苔才勉强支撑。但干苔数量有限,城里大部分人还是因为缺盐病死无数。更严重的是,由于死亡人数太多无法处理,台城的大街上横尸满路,引发了更大的瘟疫,整体死亡率接近百分之九十,昔日富丽堂皇的宫城俨然已经变成了一座人间炼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这种近乎绝境状况下,突然得到对方的和谈请求,萧纲自然是跟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当时就想同意。不过这个事情太大,他自己不敢做主,于是赶紧去找老爸萧衍商量。

萧衍不同意。他把萧纲痛斥一顿,表示宁死也不会跟侯景妥协。

萧衍活了八十六岁,当了四十八年皇帝,一辈子顺风顺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糟心过。让他放下当朝皇帝的脸面,低声下气地去跟一个叛贼和谈,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另一方面,萧衍的头脑还比较清醒,他觉得侯景这个求和的举动有些出乎常理,背后很可能有阴谋。

但萧纲是真熬不住了,就算侯景抛过来的是一个赤裸裸的诱饵,他也决定先吃了再说。俗话说火烧眉毛先顾眼前,再拖上几天估计台城里的人就死光了。他生怕耽误久了侯景那边反悔,于是在萧衍面前再三苦求,非让萧衍同意不可。

在萧纲的软磨硬泡之下,萧衍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拗不过儿子,只好挥了挥手道:“算了我不管了,你自己想谈就谈吧。不过你可要考虑清楚,千万别成为千古笑柄。”

萧纲如蒙大赦一般,哪还管得上萧衍的后半句话。他当即回复侯景说欢迎和谈,而且朝廷这边也不设限,只要侯景肯退兵,啥条件都可以谈。

侯景其实并没想要什么条件,只要双方能进入停战状态,他可以趁机把粮运出来就行。但为了假戏真做提高可信度,还是得像模像样地提点儿要求,于是他请朝廷把江右四州,也就是南豫州、西豫州、合州和光州割让给他。

但侯景也很狡猾,他深知如果就是这点儿条件的话,朝廷那边肯定会同意,那时候自己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而他是绝对不可能离开台城的。为了留个伏笔,还必须得提一个有难度的条件作为以后拖延时间的借口。

他要求宣城王萧大器亲自护送他过江。

这实际就是想要拿萧大器当人质。

萧大器是萧纲的长子,也就是未来的皇太子,身份极其重要。对一个正常的朝廷而言,这个要求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果然,萧衍也觉得这个要求太过份,双方一顿讨价还价之后,改让石城公萧大款出城为质,其他条件则全盘接受。

萧大款是萧纲的第三个儿子,地位比萧大器要差很多。侯景很不情愿地同意了。

二月十三日,双方派出代表在台城的西华门外歃血为盟,算是正式签订了罢兵条约。

签约之后,萧纲诏令各路援军不得妄动,让侯景赶紧收拾收拾离开台城渡江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