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下山(二合一大章,为竹言墨雨舵主加更)

三国之银狐 玩蛇怪 4136 字 2个月前

当沈晨回到岘山书院的时候,就已经能够感受到名气给他带来的变化。

同门师兄弟们看他的目光顿时就变得不同起来。

周围十几个邓家奴仆带着礼物上山。

这是每年都会做的事情,沈晨每次从黄门亭回来,都会给师长和同门送礼。

往年大家都会不客气,一拥而上,互相开着玩笑把礼物领走。

因为在岘山书院读书的就没有贫困人家的孩子。

沈晨送礼,他们也会送礼,都是些不值钱的礼物,比如腊肉、笔墨、书籍之类。

再加上认识了几年,也都是好友,所以都没有那么多客套讲究。

但今年看着邓氏奴仆们把礼物抬上来,没人上来领。

山门口处,沈晨颇有些局促地站在那里,周围的师兄弟们就都只是远远旁观,像是一群陌生人。

“阿晨。”

宋忠听到沈晨回山门的消息,迈步出来,脸色有些不好看道:“进来吧。”

“师君。”

沈晨拱手一礼,吩咐奴仆把礼物送去后院,然后跟着宋忠进去。

他身边王粲、潘濬、王涵、周盛等好友都在,其余綦毋闿、潘范、赵夔等学院的老师也都过来了。

众人跟着宋忠来到了厅堂院子里,正是阳春三月,院子中央那颗参天大树亭亭玉立,粗大的树干虬结生长,树冠茂密如伞,枝条葳蕤垂下。

岘山书院其实并不是固定有多少学生,汉代最正式的上课体系就是太学,有严格的课表规划,其它连鸿都门学都没那么正式。

而底下的私人课堂就更加随意,都是看个人意愿。比如说你今天有时间来上课就来,没时间就跟师长打声招呼就行。

像孔子教授三千门徒,要是天天给三千人上课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学生们基本都是有时间就来,没时间就走,有点像是大学课堂那样,不会有人强制管你。

刘表当初设立岘山书院的时候,一开始学生也不多,这几年来慢慢增长,鼎盛时期包括老师在内,其实也就是几百人而已。

而平时上课的师生则一般维持在几十到上百人之间,今日人数就大概有那么三四十人,沈晨回来的时候正是在上课的时候,刚好是在院子里一起上大课。

今天宋忠正在讲《法言》,这是西汉扬雄的著作。扬雄虽然投靠王莽导致风评上被时人觉得有些问题,但他的著作和思想确实被汉人称赞。

所以当时有不少他的簇拥,宋忠本身就是学贯五经的大儒,对儒家各类经书都有注释,同时还研究扬雄的著作,为《太玄经》《法言》等扬雄的书做了注释,是非常推崇扬雄的一位儒者。

沈晨进来之后,诸多学生们就各自安坐。

院子里到处都铺满了席子,宋忠站在树下,周围学生们都非常安静,一直等到沈晨进来,有书院的奴仆送来一张席,等他坐下后,宋忠才盘膝坐在了树边席上。

“今日讲的是《法言》,扬雄说“圣人乐天知命,乐天则不勤,知命则不忧”。我觉得很有道理,你们觉得呢?”

宋忠环顾四周,向众人询问。

周围没有人说话,安静了片刻,宋忠看向沈晨,说道:“阿晨,你才回山门,觉得如何?”

沈晨站起身回答道:“回禀师君,我亦觉得很有道理。圣人明达安乐于天道,知晓天命,就知道天道的运行是自然的,就不会患得患失,感到忧虑。”

“孔子曰:“以道事君”,这说明孔子觉得事君乃是天道。既然如此,为何有人要违抗君主的命令,而选择攻之可也呢?”

宋忠问道。

沈晨皱起眉头,其实他也明白今天的情况大抵不是因为他声名鹊起。

总归他是岘山书院的学生,如果出了出众的弟子,师长颜面也有光,所以不会因为他名气渐长而攻击他。

但他的举动却违背了某些人的思想。

那就是忠君思想。

事实上目前整个荆州存在了两种思想潮流,第一种就是刘表目前的想法,割据荆州,以图自立。

第二种就是尊敬朝廷,甚至是全面倒向朝廷,奉朝廷的命令而征讨四方。

特别是第二种乃是主流思想,所以在刘表死后,荆州大部分士人的选择就是直接投降曹操,把荆州拱手相让。

因为在他们看来,曹操是奉天子以讨不臣,天子大于一切,所以投降曹操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反而是荆州回归朝廷,属大义所在。

而且这种思想从岘山书院的学院派一直到刘表治下的官吏都非常多,比如去年曹操迎接天子,刘表马上派人去上供,但同时又派人去联络袁绍,与袁绍结为盟友。

刘表的治中从事邓义就劝他应该全面倒向朝廷,而不是结交袁绍。被刘表呵斥,于是弃官去了江东。

后来荆州别驾从事韩嵩,也劝刘表应该全面倒向朝廷,而不是继续与曹操作对,遭到了刘表的猜忌,于是派他去许昌见曹操以观虚实,结果韩嵩回来之后,再次向刘表请求归附朝廷,差点被刘表杀死。

包括宋忠在内,也是主降派,刘表死后,继任者刘琮要投降曹操的时候,就是他给曹操上的降表,路过新野的时候还被刘备痛骂了一顿。

所以诸如此类的例子非常多,整个荆州上下劝刘表归附曹操的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他们倒不是觉得这是在背主,而是劝刘表遵循大义,侍奉汉家天子才是王道。

但他们难道就不知道曹操现在手握大权,是在以“奉天子以讨不臣”的名义,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实吗?

或许隐隐有人察觉。

可就如同王莽谦恭未篡时一样,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谁也不会相信这一点。

他们都认为曹操是大忠臣,在为天子征讨四方贼寇。

直到多年以后,曹操开始加九锡,冕十旒,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给自己封魏公,最后魏王的时候,那些忠于汉家天子的人,也早就已经被曹操杀得干净。

后来人自然也就忘记了再忠于大汉,然后曹丕在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帮助下,最终和平地让汉献帝刘协乖乖让出了皇帝宝座,缔造了大魏帝国。

所以总的来说,后世人站在上帝视角,知道曹操是顶配版王莽,一边借着刘协的名义讨伐四方,一边偷偷摸摸准备篡位。

可当世人却不明白。

因此荆州大部分士人从来都不会觉得归附曹操有什么不对,反而认为对抗曹操,就是在对抗朝廷。

这同时也是刘表不愿意下死力气跟曹操决一死战的原因之一。

现在宋忠借着扬雄和孔子的话,其实就是在质问沈晨,你为啥要对抗曹操,对抗朝廷?

还消灭了曹军那么多兵马,杀死了曹操的弟弟和大将,把曹操得罪死。

你就不能乐安天命,乖乖地顺从朝廷的征讨吗?

这话虽然不好听,可却是事实。

沈晨自然能够听出他话里的意思,但直接硬怼回去肯定是不行,说曹操并非忠臣,他在“挟天子以令诸侯”?

估计在场三四十人里,九成九的人都会认为他在胡说八道,不会认可他的话。

所以就必须找论点论据来进行反击。

那么什么论点论据呢?

首先是必须要肯定朝廷的正统地位,认可刘协正统天子的名号。

其次就是要反驳曹操的行动,是天子的命令。

要把天子和曹操剥离,不能让大家以为二者是一体,既曹操的命令就是天子的命令。

因此沉吟许久之后,沈晨轻声说道:“先生其实是在问,为什么我们要对抗曹操吧。”

宋忠说道:“曹操奉天子征讨南阳西凉军,这是大义所在。”

沈晨想了想,摇摇头道:“我不这么认为。”

“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