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杨善的回忆录

“臣……遵旨。”屈辱感,没有的。相比起来,自己和儿子的命摆在这里,杨善还是知道权衡轻重的。

“那臣这就告退了。”杨善想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出去还能找机会透个音,让朝臣们有个心理准备不要在朝堂上向自己发难。

“且慢。”朱祁钰叫住杨善问道:“岳谦等人写了大兄北狩时遭遇并塞外所见所闻,朕有意请杨卿来补充一二。”

说着,录事的内宦准备好笔墨坐在一旁,就等杨善回忆了。

身为随朱祁镇北征的重臣,杨善自然只能补充出征前后的内容。身为迎驾使臣,在迎驾时与也先等人耍嘴皮子的也是杨善,自然也该出来给个详细说法。

圆凳被搬到了身后,茶几上摆上了香茗,杨善想拒绝也没法开口了。

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洪武二十年正月命令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颖国公傅友德为左副将军, 永昌侯蓝玉为右将军,南雄侯赵庸、定远侯王弼为左参将,东川侯胡海、武定侯郭英为右参将,前军都督商暠参赞军事的豪华阵容率领二十万大军北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该年六月,北伐获得成功。纳哈出投降,辽东地区的残余势力被基本清除。随后朱元璋在朵颜山附近设置朵颜、 福余、泰宁等羁糜卫所直面鞑靼或瓦剌。

这些羁糜卫所与陕西、山西一带正北边(相当于今包头、呼和浩特、宁一带)设立的镇虏卫、玉林卫、云川卫、宣德卫、官山卫、察罕脑儿卫等形成大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第一道缓冲线。

再加上十几个塞外王的第二道防线和洪武时期自西北到东北的百余卫所,大明北方形成完整的三道防线。

可惜被朱棣发动靖难时打破了大明北方防线布置后,再也没能形成完整有效的北方防线体系。

正统皇帝继承的大明帝国,其北方防线早就像网筛一样大洞连着小洞,小洞连着破洞了。

再加上朱祁镇亲政后在父师王振的悉心指导下,北方各处镇守太监勾结锦衣卫、官军倒卖军国重器资敌,欺压克扣镇守官军,在面对瓦剌分化羁糜卫所时朝廷又一而再、再而三的犯下愚蠢的过错,导致北方防线轻易就被瓦剌撕破。

即便宣德初年时为了巩固北方防线修筑了独石城,又在修筑的雕鹗、赤城、云州、独石四个城堡派驻官军在瓦剌骑军面前其实也只有拖延作用而已。

瓦剌强臣也先的兴起,预示着大明北方将迎来战事。因为朝贡贸易中物价没有谈拢,也先兴兵扫荡,北方堡镇损失惨重。

正统皇帝不顾众臣劝阻坚持北征时被选为随扈大臣的杨善当时心中虽然不愿意可也没想到自己最后全凭见机得快在数十万大军中逃得了性命。

其实当时预兆已经很明显了,只有朱祁镇一个人觉得没问题而已。

兵部职方司主事傅鉴因兵部郎中胡宁生病而代行。有人好心相劝,指出其家甚远,儿子尚幼,俞鉴回:“为国,臣子敢计身家!”话传到兵部尚书邝埜,于是数度找其议事。

行人罗如墉,庐陵人,进士出身,临行前与妻子癖国发誓以死报国,并嘱咐翰林刘俨日后为其与墓志铭。刘俨尤分惊愕,当场拒绝。罗如墉反笑他不日就知,等到明军覆没消息传回京城时罗果真死于战乱。

正统十四年七月十六日御驾出发,当夜驻扎在离京城不远的唐家岭。七月十七日驻龙虎台,当夜军营发生骚动,只是很快就平息了。

七月十八日军队加速前进,当晚到达居庸关,当时随扈百官恳请就地驻骅被正统帝拒绝。七月二十日大军到榆林,辽东告急,脱脱不花汗领军攻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