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年,九月。
长安已经基本上再次恢复了以往的繁华。
在九月十六这一天,奉李世民之命,收复朔方,攻打梁师都的右卫大将军柴绍、殿中少监薛万均,也在这一天班师回朝。
当然了,现在柴绍已经被封为左卫大将军,薛万均也被封为左屯卫将军。
只是,按照大唐的朝廷惯例,一般在外领兵的将领,在班师回京的时候,必须第一时间交还兵权,然后去兵部进行登记,然后再等待李世民的召见。
这一方面是为了确保国家的军事安全,防止将领在掌握兵权的情况下产生任何不稳定的因素。
另一方面,这也是方便统计嘉奖有功的将领和士兵,让他们得到应有的荣誉和地位。
只是,李世民登基这两年以来,说来也奇怪,旱灾和蝗灾接连发生,导致关中百姓士气低迷,国家的经济和民生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就连针对他的舆论也不断出现,说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登基以来国事不宁,导致天灾连连。
因此,李世民急需功绩,来提振民心。
而柴绍的这场胜利,就来得正是时候。
为了给京城和关中的百姓打打气,李世民特意让人大肆宣扬击败梁师都,收复朔方的战事。
对此,也没有第一时间让柴绍上交虎符兵权,而是让他率领大军,在长安街头上演凯旋仪式。
李世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振民心,让百姓们看到,大唐正在逐步走向强大。
李世民,才是真正的皇位最好的继承人,比他的兄长李建成更合适的当皇帝。
也借此希望百姓们,能够更加的拥护他。
事实上,这次政治作秀,确实也非常的成功。
提前一天接到朝廷公告的长安百姓,还没到等到凯旋仪式开始的时间,长安主街的街道上,便人群涌动,出现了万人空巷的景象。
街道两侧全部站满了人不说,还有些没有占据到观看位置的百姓,站在了高高的屋檐上,或爬到树上,或找制高点,只为了一睹大唐无敌雄师的风采。
小孩子们骑在大人的肩膀上,手里拿着冰糖葫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倒也不是说,所有的人都对凯旋仪式感兴趣。
在这个时代,娱乐活动并不多,绝大多数人,也只是为了看个热闹,然后在好友之间或者酒桌之上,增添一点谈资罢了。
上午八点,也就是辰时。
柴绍与薛万均骑着高头大马,走在凯旋队伍的最前面。
两人身披盔甲,面带微笑,倒也英姿飒爽。
只不过相对于柴绍的轻松自然,薛万均就很不自在。
整个人都紧绷着,脸色僵硬的不行,平时人马合一,现在坐在马上如同木偶一般。
在他看来,这次攻打梁师都,收复朔方,作为行军副总管的他,也只是小有功劳,但顶多算一个斩兵夺将。
比起蜀王李恪,劝降夏州城,献计设伏突厥援兵,智取贡品,李恪的功劳无疑要大的多。
但他不仅被圣人封为“左屯卫将军”,还要求在长安城进行凯旋仪式,这让他有些受之有愧。
在他心里,他的功绩远远不足以进行这样的仪式,这无疑让他感到有些惶恐。
只是他却不知道,若是没有李恪的横插一脚,他在这次战场上的表现堪称惊艳。
他带领着军队,成功击走了突厥的援军,使得唐军能够顺利攻下朔方。
他的战术运用得当,兵力部署合理,使得唐军在战场上始终占据着主动。
若是按照这样的表现,想来他应该会心安理得。
只可惜,有了李恪的对比,他的功绩似乎被掩盖了一些.......
一旁的柴绍,看到薛万均这副样子,笑着问道。
“薛将军,你这是怎么了?怎么看起来这么紧张?”
薛万均深吸了一口气,道:“末将没事,只是末将想到,自己这点寸功勋,就享受这样的荣耀,有些愧疚圣人的厚爱。”
听到这句话,立马明白了薛万均的所思所想,没好气的笑道:“薛将军,你这是在点本将吧。”
薛万均闻言,立马拱手道:“末将岂敢,只是......”
只是还没等薛万均说出后面的话,柴绍便挥手打断了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