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汉代书法碑帖

现藏地:汉魏碑 刻陈列馆

二、碑刻内容

碑阳(史晨前碑):主要刊刻了鲁相史晨关于祭祀孔子上呈朝廷的奏章,后附四言铭文12韵24句。内容详细记录了史晨到任后,对孔子的尊崇以及他对孔子的宅邸进行的修缮和维护等事迹。

碑阴(史晨后碑):记叙了史晨到任后谒庙拜孔、修墙饰屋、疏通沟渠、植行道树、设立会市等事迹。同时,也记录了当时参与祭祀活动的官员和民众的数量,以及活动的盛况。

三、艺术特点

书法风格:含蓄蕴藉,健劲遒逸。其书法结构左顾右盼,上下启承,疏密匀称,提按得法,风韵自然跌宕,飞彩凝晖,法意俱全。

技法表现:碑刻中的隶书,不同于其他碑刻的书法风格,它用笔多切锋方笔入纸,中锋行笔,顿笔圆转出锋,綫条圆融,提按分明,方圆兼备,刚柔相济。

四、历史价值

《史晨碑》是研究东汉末年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重要史料。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孔子的尊崇,也展示了史晨作为地方官员的勤政爱民形象。

在书法艺术方面,《史晨碑》是隶书艺术的典范,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其他信息

《史晨碑》原本保存在山东曲阜孔庙,后于1978年由同文门下移入东 庡,1998年移入汉魏碑刻陈列馆。

2017年6月,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了《史晨碑》一书,作者为靳永,该书对《史晨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

以上就是关于《史晨碑》的清晰介绍,涵盖了基本信息、碑刻内容、艺术特点、历史价值和其他信息等方面。

第七节《鲜于璜碑》

特点:书风古朴雄健,浑厚凝重,在汉隶中独树一帜,古朴、雄壮、稚拙于一炉。

鲜于璜碑

一、基本信息

全称: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

创作年代:东汉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

书法类型:隶书

规格:高242厘米、宽81~83厘米、厚12厘米

现藏地:天津博物馆

二、碑刻内容

碑阳:16行,满行35字,记叙鲜于璜的生平,文后赘以赞词。

碑阴:15行,满行25字,所刻为长篇四言韵语,内容与碑阳大同小异,文尾详列鲜于璜的家族世系。

总计字数:827字

三、碑刻特点

外观:上尖下方,呈圭形,碑首有直径为15厘米的碑穿。碑座为长方覆斗形,中间有竖碑的槽。

装饰:碑阳额上有“凸”字形单线界框,框内剔地阳刻小篆“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框六角刻有卷云纹,额旁阴刻青龙、白虎;碑阴穿上阴刻朱雀。

书法风格:古朴雄强、方正丰腴,与《张迁碑》有许多相似之处,似出一门,方笔取势,横厚拙重,庄严宽博,结字点画多变而沉稳,字的大小也多变化。

四、创作背景

《鲜于璜碑》是鲜于璜之孙鲜于鲂、鲜于仓、鲜于九等人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为鲜于璜树立的歌功颂德的墓碑。

五、人物介绍

鲜于璜(44—125年),字伯谦,渔阳郡雍奴县(今天津市武清区)人。东汉时期大臣,历任度辽右部司马、赣榆县令、太尉西曹掾、安边节使等,终官雁门太守。

六、价值意义

《鲜于璜碑》作为东汉时期的重要碑刻,不仅为后人提供了研究东汉历史、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料,而且在书法艺术上也具有极高的价值,是隶书艺术的典范之一。

第八节《衡方碑》

特点:用笔极为有力,笔画丰润,在转折和撇、捺处尤见功力,形成外方内圆的效果。

衡方碑是一方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碑刻,其详细信息如下:

基本信息:

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

创作时间: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九月

书丹者:朱登

书法类型:隶书

规格:高240厘米,宽110厘米,厚25厘米

现藏地:山东泰安市岱庙碑廊

历史背景:

衡方碑是为纪念东汉时期的衡方而立的,衡方字兴祖,历任多个官职,包括郎中、即丘侯相、胶东令等,并有显着的政绩。

衡方于建宁元年二月五日逝世,同年九月十七日下葬,衡方的门生故吏朱登等人为其追颂生前事迹而立此碑。

艺术特色:

字体方拙朴实,笔画端正粗壮,具有严峻之态。

碑文书法以体丰骨壮的隶书闻名,与张迁碑共为历代书法家临摹之范本。

碑首上雕有蟠螭纹,碑额隶书阳刻“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显得尤为气 魄。

保存状况:

衡方碑原立于汶上县次丘镇中店村,后因汶河泛滥决口而陷卧,后被重建并移至山东泰安岱庙保存。

目前已泐剥341字,碑阴原有字现已全部漫灭。

文化价值:

衡方碑不仅体现了东汉时期的书法艺术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和历史背景。

它对于研究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总的来说,衡方碑是一件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物证。

这些碑帖不仅代表了汉代书法的最高成就,也为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它们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共同构成了汉代书法的丰富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