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李陵在与匈奴的战争中兵败投降,消息传回汉朝后,朝野震惊,多数官员对李陵进行 声讨。然而,司马迁却为李陵辩护,认为李陵投降并非真心,而是情有可原,且他将来可能会寻找机会报效汉朝。
二、司马迁的辩护与定罪
李陵是一生未被封侯的李广的后代,李陵数日血战,矢尽粮绝,不得不选择投降,汉武帝大怒,下令诛杀李陵全家。
朝会上,司马迁力劝汉武帝手下留情,并且指出李广利仅仅打了一个小胜仗,就被封侯,李广一生未封侯。李家对皇上一片忠心。 司马迁的辩护在当时被视为大不敬,因为他与整个朝廷的立场相悖。
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是在为罪臣辩护,有诬罔之罪,于是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后来,汉武帝又听到了关于李陵帮助匈奴训练士兵攻打汉朝的传闻(这一传闻并未得到证实),更加愤怒,于是判处司马迁死刑。
三、腐刑的抉择
在汉朝时期,被判死刑的犯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免除死刑:一是用巨额金钱赎罪,二是接受腐刑。 司马迁家境贫寒,无法筹集到足够的金钱来赎罪,因此他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接受死刑,要么接受腐刑。
司马迁在面临生死抉择时,考虑到了自己未完成的着作《史记》。他认为,如果自己选择死亡,那么《史记》将永远 无法完成,这将是他和父亲(司马谈也是一位史学家)的毕生遗憾。因此,司马迁最终选择了接受腐刑,以换取生命来完成《史记》。
腐刑对司马迁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屈辱。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因自身的利益而考虑,相反,他更加坚定了完成《史记》的决心,并在狱中继续撰写这部伟大的历史着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史记》终于得以完成,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