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船队在海参崴城外的码头靠岸。
不得不说这个时期海参崴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至少看起来也相当于一个内陆县城了,但实际这个时期只是一座卫城,驻扎有一千户卫所的明军。
海边的码头离城极近,所以这码头上长期活动的人不算少,除了大批的渔民之外,还有很多内城的人在此交易,形成了相对繁荣的小市场。
本地人都非常好奇,这么大的船队从来没见到过,特别是为首三艘战船模样的,超过500料的大小,更是让本地小渔船叹为观止。
船上明军列队之后,有序下船,一看这制式军服和武器,本地人就知道了,这是大明天兵过来啦。
船队还未靠岸,就有人传信给城内驻扎在此的明军武官了。
不多时,张寒凌他们才下船,正在观看市场上各种丰富渔获交易的时候,城内来人了。
一小队明军穿着火红鸳鸯战袄,还带着皮帽,武官更是披着虎皮大衣,土豪气息一览无余。
“鄙人大明奴儿干都司下辖建州左卫指挥使猛哥帖木儿(永乐年间才册封的,先拿来用一用),不知各位来此所为何事?”
猛哥帖木儿竟然会汉话,虽然有些蹩脚,但是在场众人还是能听懂的。
这个时候海参崴还是建州左卫,指挥使也是历史上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
直到李成梁经略辽东的时候,收了努尔哈赤做奴隶,让他当了建州左卫指挥使,这才使得野猪皮彻底失控。
至少在明初时期,这个时候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都是被明军充分控制的,当地的野猪皮们都被打怕了,再加上他们又是渔猎民族,生产力低的令人发指,跟野人没什么分别,所以对大明内陆来人和明军还是很畏惧的。
也就是经过两百多年的教化,让建州这大片区域的建州女真渐渐生产力得到提高,加上明朝地方官员和军队控制力的下降,导致这些野猪们开始玩起小心思,偷偷奴役了大批汉地过来的开荒人,给他们种田,他们则基本完全脱产搞军事训练,这才使得他们前期战斗力爆表。
不得不说,古代那种基本完全脱产的军队,哪个战斗力不强?
明初的那二十万精锐不都差不多是脱产的吗?平时除了军事训练,是不需要去参与劳动生产的。
要不是土木堡一下子都被干碎了,周边那些藩属国啊,小野人们啊,甚至于北方的蒙元骑兵啊,都其实算不上什么的。
没看明初那六七十年的时间里,朱元璋也好,朱棣也罢,甚至是朱瞻基那货,不都是带着明军精锐从南揍到北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