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朱元璋下令上海县那边驻扎的一万五千明军加强训练,同时派遣水师教授他们水战要领之际,朝堂这边却有些炸窝了。
前些日子是太子监国,很多关于反对朱元璋用兵的意见都被无视了。
毕竟自己老爹这次去是为了给老师站台的,要是在张寒凌出事的情况下,皇室不能有一些大的表示,很难想象那些人后续对张寒凌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态度。
朝野众人都知道皇家对兴华伯极其重视,但是如果重视程度不够,对于这次的事件也从轻处理,那就说明是随时可以放弃的一颗棋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后完全可以以兴华伯为突破口,不断挤压皇室的底线,从而从朱元璋那里获取更大的权柄。
当然,大家都是体面人,不至于做得那么歇斯底里,肯定是要先套一层皮,找些冠冕堂皇的借口,先在朱标这里试试水。
显然,朱标暂时对他们不太感冒,特别是从密信中得知此事的前因后果之后,对于各部上奏的那些东西,早就是极为不满了。
他们其实也算是克制了,毕竟奏章中说的都是兴华伯未经科举,治国理民的方略不精,经验不足,发生这种事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再说此事暂时未造成太大伤亡,影响也相对正面,这不万民书都上来了呢。
还有那么多本地官绅的异口同声,搞得所有责任虽然都在张寒凌身上,但是由于他是兴华伯,你皇家重视得很,那就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让他回来好好学习就好了。
不要总想着去折腾地方,搞得地方乌烟瘴气。
顺带还阴阳老朱他们一把,你们也不行嘛,安排个亲信去当个县令都能惹出民愤,搞出滔天大祸来,果真还是得靠我们这些才高八斗的人才才能治理好国家。
以后别整这种事情了,放心的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肯定帮你们管好国家,你们当个吉祥物或者宠物猪就行了。
这些内容把朱标和朱元璋气得血压都升高了,但是也不好直接反驳,毕竟这事儿表面上看确实就像他们所说得那样。
跟这些文官们搞辩论,不是朱元璋的强项。
既然如此,朱元璋只好拉一派打一派了,把勋贵和武将集团拉出来,让他们之间产生利益冲突,皇家再从中协调,从而办成自己想办的事儿。
所以才有了今日早朝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