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出兵路线与战船的问题

既然考虑出兵石见,那就必须考虑后勤问题。

倭国物产匮乏,加上隔海相望,想要有稳定的物资供给,必须在海上有一个跳板或者补给站。

刚好,石见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中间隔着对马岛,所以需要先从朝鲜拿下对马岛。

为了形成多兵种作战,特别是这时的大陆骑兵对倭国军队保持碾压态势。

那拿下对马岛的同时,可以把济州岛先给拿下,这样后方养马场也就有了。

根据张寒凌的初步规划,海上路线直接从现在的松江府出发,到达济州岛之后先养精蓄锐。

然后再占据对马岛,随后再往东偏北方向直航,就可以直接在石见登陆。

到时候清除周边野人,稳住毛利和大内大名,就可以直接开采了。

对照地图,张寒凌画了一张简图,标出了航行路线,从松江府出发到济州岛约520公里,再到对马岛约300公里,最后到石见约250公里。

考虑明初造船业的发展水平,应当暂时还未发展到七下西洋那样可以制造大宝船的程度,当时的代表作主要还是陈友谅主持建造的楼船。

朱陈大战期间,陈友谅忠实地贯彻以大胜小的思想,其舰队主力战船均为自己制造的“巨舰”。

“巨舰”还有一个名字,即“楼船”。

楼船是我国传统的内河战船,因船上建有“重楼”而得名。

楼船的船体高大,是一种大型的划桨船。

楼船的作战能力强大,但也有其缺点:体型过大,重心高,不抗风浪,不便机动,适用的战场条件十分苛刻。

所以这次出兵石见,要在海上航行,必须要考虑新型战船,需要抗风浪、船速快这类的风帆战舰才行。

刚好,朱元璋舰队中的主力船多为缴获的元军“海舟”,是一种风帆战船。